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题征文选登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3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2013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在入职培训的时候,每个学员都领到了一个“大礼包”,里面有培训手册、笔记本、笔等,最让人惊喜的是里面还有一本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 时光荏苒,从入职到现在工作将近7年时间,也算是我的7年青春岁月。一路走来,一直成长,有辛酸、有喜悦、有彷徨、有决然,曾经入职培训的内容已忘了许多,但习近平总书记的书一直珍藏在书柜里,而且每每有新书都必定入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等等,它们伴我度过许多无眠的深夜,每每读来,每每有所得! 近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有幸在第一时间畅读一番,让我对自己、对工作、对事业,都有更深入的思考,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寄语:要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让我有很多的收获,简单谈谈想法。 永葆对党的“忠诚心”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坚定理想信念要补钙,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那我们力量的源泉来自哪里?就是心中对党的忠诚。 我是在村里入的党,恰逢夏末入秋,因靠近新桥机场,秸秆禁烧的任务非常繁重,我们村靠近河堤的沿线,长了一周半人高的枯藤,在那空气中都弥漫着燥热的时候,是沾染一点火星就着火的隐患,村书记就组织起老党员们一起割草,我这个入党的积极分子也一起去了,整整割了一天,衣服从里到外都湿了,我这个不怎么干农活的小伙子都差点瘫在地上,老党员们却一个个精神抖擞,完成任务后,书记说每人给50元的误工费,一个老党员摆摆手就走了,说了句:“我们共产党员干事不能谈钱。”夕阳下,他干瘦的身躯显得背影高大,而望着他的背影,我觉得这就是我最好的思想教育,我也就在村里入党了。 常怀对人民的“感恩心” 我们的党是人民的政党,干部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的关系。那怎么才能深入群众?我认为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帮群众办实事。 现在的基层工作,中心工作就是扶贫,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去扶贫,解决的是困难,带去的是温暖,记得在2017年,刚刚开始实行产业奖补政策,贫困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种植养殖业,按照规模给予补贴,这就需要包保干部挨家挨户地到贫困户家去核实,有位奶奶养了100只鸡,但天气炎热死了一半,到她家去的时候,她正因这些小生命的逝去而伤心,嘴里念叨着给我们添麻烦了,带队的农综站长没说什么,联系人骑着小三轮送来50只鸡苗,还帮忙改了下鸡棚的通风设施,走的时候,奶奶送了我们好远。 终持对事业的 “进取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年轻干部的殷切希望,那我们也要以强烈的进取心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 前段时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热播,其中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儿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我们青年干部谈不上做官,就是要做点事,在办公室,主动打扫卫生,迎来送往是做事;在百姓家,嘴上放甜一点,眼睛放亮一点是做事;在业务中,多请教、多思考、多总结、多提升也是做事,也许琐碎、也许细小,但就是在这些点点滴滴中,才能一步步服务我们的事业。 牢记对法纪的“敬畏心” 古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时刻绷紧法纪之弦,纪律的红线坚决不能踩,腐化的雷池半步不能越。 做为年轻干部,往往接触不到权利的中心,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就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如果对权力不善于把控,抵制不住权力带来的诱惑,则容易走入迷途,不能自拔。殊不知千里之堤,往往溃于蚁穴。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平时都是正常同事,有着工作接触,直到他们犯事被查处,我们才非常震惊和意想不到。心存敬畏,就是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群众、敬畏责任,这既是为了事业,也是为了自己。 年轻干部的四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引导青年人进步成长的智慧诤言,也是他个人的分享感悟,我们要付诸行动、认真践行! (作者:徐洋,作者单位:金安经济开发区;推荐单位:中共金安区委宣传部) 做“四心”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