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法院在线·红土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画廊故乡叙新年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2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戚业胜

  金安,九十里画廊,我的故园。寒冬腊月将尽,当父老乡亲祈福迎新的序幕开启时,牛年就要到了。
  腊月最后一天,除夕为新年隆重作序。这一天,时间的摆钟敲响出乡村的鼓点,十里八乡披上节日绸面的红盖天,静待“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花面容。
  红色的对联和灯笼早早挂在门前。过往的路人像挑选春节的新衣,端详着最有抒怀的那一款。行楷隶草间,墨香氤氲。亦如明媚的腊梅花,满蓄着火红吉祥的年语和愿景。
  “风物长宜放眼量”。伟人笔下的风物,是用更为宽广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世间万事万物。新时代的画廊人,果岭经济发展做出了切中肯綮的努力。
  脱绿一冬的草木,此时换上春的澹泞轻绿。它们要见证缕缕春风如何生出桃红的酒窝,它们要为新年的双颊涂上胭脂,它们要一道捧起新年的第一轮朝霞。在画廊的眼神里,除夕也许就是一个盛大的乡村晚会,让正在苏醒的廊乡风物,看到通红的火光和通红的节气,看到被通红的爆竹映红的除岁之夜。
  春节,欢愉的乡村,以满格的信号迎接信息的春运大潮。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和接听电话洪亮大嗓,悠悠传递着乡音乡情。有钱没钱,简约过年。每逢这个节点儿,老人们敞开怀抱,盛情迎接归雁。循着年俗总能找到家的村庄,在日夜兼程的奔波中,故乡的面孔在梦里愈发清晰。耳畔总有声声召唤,一年一度的团圆,让亲情绕着空间的经纬回到家的原点。
  如果从上古三代算起,岁首新年已经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时代,岁末年初,“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祝福喧闹,至今仍回响在华夏大地上。今天,在乡村寻常百姓人家,日子亦廪实酒香脱贫了。
  在古人的朴实认知里,过年就是除旧布新,祈福迎祥、吃年饭、照岁守岁……民俗写就的“交响乐”。过年就是人和草木一起过岁。每逢除夕,四邻八亲共享在这个未央之夜,和村民围坐在一起的,还有旧年的奔波劳碌和新岁的美好祈愿。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仿若高挂着一盏门灯,那是乡里乡亲血脉里冉冉升起的一轮暖阳。人们以守岁的方式,相互依偎在旧岁的最后一刻,然后集体迎接一个吉祥的牛年。夜色渐浓,冲天的礼花璀璨怒放村野,一簇挨着一簇,一片连着一片,乡村上空俨然是早春的花园,亦如一幅幅当空展开的五彩画卷。
  走进新年,就走进一个喜乐的场景。大红的灯笼伴着仰起的笑靥升起来,让青山绿水画廊有了春的气息、俗的氛围。烛光跃动,如乡村霓虹,为门楣盈满喜气欢乐。大红的对联露出平仄韵律,也露出庄户人家迎春接福的心情组合,他们要将横竖撇捺送进红纸铺展的春天里,它们要在如瀑倾泻的火红里随风摇曳。花炮的辫子在震山的响声里解开,山乡孩童们捂住耳朵,火光在眼睛里打旋,哈哈,对我“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张张通红的笑脸,俨然回敬丰年的表情包,饱满而灵动。
  迎年之夜,天地设宴,红火底色。内心存蕴着愿景——“喜看稻菽千重浪”。为国泰民安举杯,为寰宇澄明举杯,为风调雨顺举杯。高举的酒杯满斟着亲情和祝福,过去一年所有的美好与烦恼,在此刻云淡风清。所谓过年,就是释然后的又一轮背负和耕耘,就是一股脑地将内心倾倒干净,然后再盛满撸袖奋为的世事。过年就是过岁,让前脚和后脚一起迈进好运和吉瑞。故乡儿女,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片酡红的云彩。
  团圆饭一直吃到天黑。酒器绕着桌子来回转圈,父母系上碎花围裙,揭开热气腾腾的蒸笼,为一屉麦香的蒸馍点染姹紫嫣红的馍花。脸上被酒香煨热的火和屋檐下大红的灯笼一色,和门画和对联一色,和火盆里噼啪作响的炭火一色,和浆洗干净的绸缎被面一色。这红交融在一起,就是一个透红的团圆结、幸福结、平安结,就是一个玲珑的中国结。
  饭饱酒酣,团圆守岁。孩子们提着纸糊的灯笼在屋外嬉戏,荧荧烛光温暖着年的童趣和记忆。饭饱酒酣,家人围坐在火盆边,用最传统的方式守更待岁,通红通红的年烛,通红通红的笑脸,通红通红的山村,连着通红通红的年景。这一切,构成光彩夺目的除夕红,也让迎面而来的新岁沐浴着通红通红的春意和喜气。
  当锦绣画廊被一汪深红洇透,万物绕着岁月又弥合着一个鲜红的年轮。除夕是时间的两端,年那边是汗水铺就的大道,年这边是风雨和彩虹相伴的高天,在零点的钟声敲响之后,我们双脚同时迈进吉祥和好运。
  放眼望去,村村到处是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灯笼,它们映着红红的日子,红红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