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9 版:视点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托起幸福“夕阳红”

本报记者 宋金婷/文 袁洁/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冬日的上午,蓝天白云下,叶集区新元社区康养中心里,三五个老年文艺团队正在排练节目,或翩翩起舞,或吹拉弹唱,他们意气风发,劲头十足,展示着属于自己的风采。这样的场景,是叶集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我们是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居家康养中心,建设面积1320平米,设置有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老年公寓房、餐厅、配餐厨房、图书室、活动室、健身房等多个功能区。”新元社区康养中心负责人魏巍告诉记者,他们为全区60周岁以上城乡低保、分散特困供养老人,提供政府购买“助医(含护理)、助餐、助浴、助洁、助行”等六大类服务,让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得到老年朋友们认可,增强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近年来,叶集区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六安市叶集区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实施方案之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运行维护实施方案》、《六安市叶集区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叶集区关于政府为生活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的实施方案》、《六安市叶集区失能半失能困难群众集中养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六安市叶集区开展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养护工作试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完善制度,高位推动叶集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加大基础投入,提升供养能力。全区现有养老机构13所,床位141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4张。为进一步提高特困供养机构安全防护能力,2016年区财政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完成了9所敬老院的消防设施整改并通过备案验收,同年,姚李、洪集划归叶集管辖后,区财政投入120万元,在2019年完成所属3所敬老院消防改造,全区13所机构全部完成消防验收备案;为加强特困供养机构的护理能力,2018年财政投入220万将沙塘敬老院升级改造为沙塘护理院,用于特困供养失能人员集中养护。2020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将龙秦敬老院升级50张床位作为贫困人员失能人员集中养护院,其中机构投入100万,政府配套设备18万元。拨付147万用于老桥敬老院和沙塘敬老院护理设施升级,进一步提升护理能力。下拨31.5万元用于公办公营敬老院厨房升级改造,拨付乡镇街38.1万元用于28个乡镇街、村居二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居家服务能力。
  试点医养结合,探索深度融合。2017年民政、卫计、人社联合赴周边县区考察学习医养结合运营经验,指导三元镇沙塘敬老院和银和老年公寓分别与三元卫生院和四方医疗合作,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建设。运营一年来,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院、大病转诊治,取得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试点效果。三元镇通过采取PPP项目合作模式,采取与民间资本合作“幸福里”模式投入1000万元,建设床位150张的医养结合老年公寓,已进入试运营,正在探索前院后养、医养深度融合新模式。
  建设康养中心,实施居家服务。近年来,随着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针对叶集区发展现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城乡低收入困难老年人给予提供每月200元的生活补贴和失能老人每月300元护理补贴服务(此类人员主要指城乡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面对叶集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不全的现状,经过学习周边县区经验并结合叶集实际,采取以租抵建的形式,通过公开招投标由合肥德颐顺等居家养老运营机构中标运营,2019年率先在史河和平岗两街道试点,开展为60周岁以上城乡低保老年和特困人员实施居家养老服务,2020年完成全区城乡低保60周岁老年人和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截至6月,共服务3955人,服务人次15.3万人次,服务经费275.5万元。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有效填补了叶集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空白,增强了困难老年人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