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创业先锋多美德

——基层群众邵玉婵的创业故事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17日    来源:皖西日报

  “我们镇上这么多做服装生意的,我最佩服的就是她了,虽然是一个女子,但事业却很突出……”金安区东河口镇人社所所长吕永品一边说着一边带领笔者向厂区走去。进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三层小楼,这便是六安市玉蝉服装有限公司的厂房,厂房内工人们正在机器前操作着,随后我们见到了公司创办人,邵玉婵。迎面走来的是一位朴实的中年妇女,她的脸上留下了生活的风霜,眼神中却透出几分坚毅与精明。
  邵玉婵,东河口镇牌楼村人,之前一直在外地务工,2009年,丈夫被诊断患有尿毒症,她便放弃工作,返回家乡照顾丈夫,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昂贵的医疗费用又耗尽了家中积蓄,家中还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她,一个弱女子,不得不扛起了家庭重担。从2011年起,她陆续在东河口镇附近的服装工厂上班,一边照顾家庭,一边积累工作经验。2014年,随着中央“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邵玉婵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和教育保障政策,这大大减轻了一家人的负担,也让邵玉婵鼓起勇气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2015年开始,她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开始独立接一些服装订单,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她于2018年注册六安市玉蝉服装有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70多人,其中贫困户14人。
  谈起自己的创业之路,邵玉婵也直言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本来确实没有想过要自己出来单干,当时丈夫重病,家里又有老人和小孩要照顾,经济压力太大,根本没有心思去干其他事情。后来,我们家被评为贫困户,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丈夫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报销,孩子的学费也有减免政策,如今创办就业扶贫车间,政府也有扶持,真的感谢政府,减轻了我们的压力,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邵玉婵非常感慨,“我开始创业的时候,乡镇人社所的同志跟我说,我可以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还帮我准备各项材料,今年应对疫情又帮我申报新增就业人员岗位补贴。没有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和这些工作人员的帮助,也没有今天的玉蝉服装。今年,区人社局又将我这里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在我这里上班的贫困户每个月都有补贴,大家工作更有积极性了!”从邵玉婵朴实的话语中,我们可以读到,她虽历经磨难,却不改初心,虽深处低谷,却迎难而上。生活虽然曾经面临苦难,她却没有踌躇不前,而是抓住机遇,敢于创新,终于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创业的路上少不了家人的支持,邵玉婵说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她最大的动力,服装厂的大小事务都需要她来打理,经常忙得抽不开身,有时会忽略家人,但是家人从未有过一丝怨言。“我们这个家多亏有了她!”丈夫杨刚一边说着一边看向自己的妻子邵玉婵,眼里满是感激之情。“我每天都要透析,还不能干重活,这个家都是她一个人在支撑,我现在就在厂子里帮她看看货,平时接送一下孩子,希望多少能帮点忙,让她少操一些心。”
  服装厂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得益于邵玉婵在业内的好口碑。多年来,她始终秉承着以诚待人、以心换心的原则,在自己成功的时候也不忘带动更多农家姐妹一起脱贫。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为让在车间工作的姐妹吃一个定心丸,邵玉婵努力拉订单,保证车间正常开工,并让无法外出的附近居民就地就近就业,逆势而上新增就业岗位近40个,她知道大家都指望这份工作养家糊口。
  车间里的姐妹提起邵玉婵也是赞不绝口,在邵玉婵扶贫车间里就业的贫困户陈新荣说:“我真的是佩服我们老板,也很感谢她,要不是在这里工作,我家里的日子真的不好过!”陈新荣来服装厂工作近4年了,因为丈夫患病,没有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全家人都指望着这份工资生活。另外一个贫困户朱银玲,是今年疫情后来上班的,由于公公患有肺癌,治疗费用太高,朱银玲便来这里上班贴补家用,“在这里上班,每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而且离家近,又方便照顾患病的公公,老板对我们也很体谅,经常帮助我们,而且我们贫困户在这里上班政府每个月还给300元的补贴。”员工们说起自己的老板,言语中都透露出敬佩之情,邵玉婵对她们而言,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创业者,还是一位交心的好姐妹,是邵玉婵带领她们一起脱贫致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邵玉婵,在家里她是与家人同甘苦共患难的贤妻良母,在镇上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创业先锋,在她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中国农村妇女纯朴善良的传统美德,也能看到新时代妇女敢闯敢拼的强大魄力,女人如花,当如邵玉婵这般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