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业结构调整 助推农村发展升级
皖西日报
作者:陈乃兵
新闻 时间:2020年11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陈乃兵
从“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凸显。进入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发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发展的助推升级作用,下面就我镇工作实际情况,浅谈一下思考。 白塔畈镇位于金寨县东北部,辖11个村、1个街道,1.1万户,4.1万人。集山区、岗区、畈区为一体,拥有耕地5.7万亩,水田5.2万亩,茶园面积1.1万亩,大棚蔬菜213亩,农业产业类型齐全,粮、茶、桑、果蔬全面发展,是全县农业大镇,素有“油茶之乡”“金寨粮仓”等美誉。 一、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举措 (一)以品牌为“立足点”,粮食生产提质增量 一是打造绿色品牌。开展订单生产,采取“企业+种植大户+贫困户+农户”的种植模式,发展种植品牌水稻兆优5431的大户共有42户,种植面积达1.1万亩。在凉井村建立绿色优质稻示范基地1022亩,通过深翻土地,改良土壤墒情,提高地力;组织大户成立品牌粮食种植联合体,申报白塔畈镇万亩水稻绿色认证基地。二是畅通旱粮增收渠道。2020年,我镇中心村与金寨县辉煌公司签订玉米种植并包回收合同300亩,同时该公司与中心、大岗等村群众签订玉米种植200余亩合同,开创了旱粮种植增收新渠道。 (二)以绿色为“关键点”,两个替代扎实开展 一是加大绿色农业生产宣传。禁销违禁农药,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农业生产投入品流放市场,净化了绿色农业生产环境。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实行每季度不定期农残抽检,打造放心农产品。三是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2019年全镇39户享受红花草种植补贴共2450亩。2020年秋,安徽皖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刘冲村、光慈村以500元/亩,流转350亩种植红花草等,用于绿肥研发。四是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位于我镇龚店村东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产品在县内外供不应求。 (三)以效益为“着力点”,传统产业常抓不懈 一是稳步推进茶叶生产。开展“师带徒”培训,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叶市场销售竞争能力。二是稻虾共育迅速发展。为提高单位农田生产效益,全镇有稻虾综合种养户13户,面积达1200亩,藕虾共育一处1000亩,对符合稻虾共育的农户进行奖补,以推动我镇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 (四)以主体为“结合点”,入股联结抱团发展 一是带头人振兴产业。二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动员农户自愿把土地流转到村创福公司,然后再流转给各经营主体,以此来稳定租赁关系、保护群众切身利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杜绝土地撂荒现象,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整体规划。 (五)以惠民为“落脚点”,奖补保障持续给力 一是加大贫困户产业发展扶持力度。2020年我镇验收符合产业奖补条件的9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享受产业奖补政策;做好“四带一自”和贫困户产业达标工作。为助力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开展“一村一技”培训,提高了农户包括贫困户发展产业技术水平。二是农业保险为农解难,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为农民群众分忧解难。 二、发展特色农业之路遇到的瓶颈 一是农业品牌效应较小。二是现代化设施水平较低。我镇部分村、组的农业水利设施及设备长年未更新升级,难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且一旦遭到自然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三是农产品产销连接较弱。农业工业化水平较低,缺少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效益不明显,产与销之间没有构成有用的利益联合机制,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距离较大。 三、打造特色农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万亩优质水稻,确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一是继续抓好品牌水稻生产。依托水稻产业带头人,继续扩大品牌粮食生产面积和生产基地,提高订单水稻收购效果。二是继续抓好优质午粮生产。三是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两个替代”宣传。 (二)打造万亩优质茶园,助推瓜片产业提质增效 立足六安瓜片的核心区位优势,加强基地建设,积极改造老茶园,经常性开展茶树修剪、土壤改造、茶园改造、茶叶采摘习惯的改变等;持续开展茶叶绿色生产,宣传和实施“两个替代”行动,大力推广和使用粘虫板、杀虫灯等茶园物理防治方法,提高茶叶生产品质。 (三)建设万亩优质花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我镇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为进一步调整调优我镇的产业结构,经过与全国知名的花卉产供销基地山东青州初步对接,拟在s366南通道沿线发展5000亩花卉种植,走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之路。 (四)发展千亩大棚果蔬,做实“菜篮子”工程 在现有葡萄、瓜蒌、黄桃、西瓜、草莓生产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走休闲旅游和采摘观赏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的休闲农业模式,实现瓜果生产效益最大化;进一步扩大我镇蔬菜生产发展,拟再发展3000亩蔬菜,同时外聘蔬菜专家和生产能手进行规划指导和技术服务,外联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实现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将我镇发展成为种植效益良好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 (作者系白塔畈镇人民政府镇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