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纵览·专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加强“雏雁”培育 充实乡村振兴力量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1月12日    来源:皖西日报

  陈贤禄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凝心聚力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2020年,天堂寨镇大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雏雁培育工程”,通过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举措,全镇7个村现已培养后备干部20名,其中全日制本科学历2名,1名村后备干部被提拔为村党组织副书记,2名村后备干部被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助理,6名村后备干部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一、主要做法
  一是规范程序,提高村后备干部选拔质量。严格按照核编、公告、报名、推荐、确定初步人选、考察、讨论决定、任用申报的工作程序选拔任用村后备干部;根据村民总人数,每村分别设置2至3名村后备干部,坚持民主集中、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重点从复员退伍军人、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生、“能人回归”返乡人员、科技带头人等人群中选拔村后备干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人员选拔到村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克服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采取多种途径发现人才。
  二是注重素质,提升村后备干部队伍水平。明确新选拔的村后备干部原则上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中共党员优先,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胜任农村工作;对选拔任用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村后备干部工资标准,在比照村一般干部工资待遇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加大人才吸引力度;鼓励村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和职称培训,在任职期间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以及获得初级及以上职称的,给予一次性补助,增强村后备干部提升学历及职称的主观性。
  三是全程纪实,加强村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对村后备干部培育情况实行全程纪实管理,“一人一策”制定培育计划,指定培养联系人,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学习、试岗锻炼、结业测试、正式上岗的方式,促使村后备干部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到村级工作中去;村后备干部任职期间,每季度提交一份思想汇报,村党支部书记每季度与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村党组织每年召开一次村后备干部述职评议会,对实绩突出的村后备干部适时任用,对不能胜任的及时进行调整。自实施村后备干部“雏雁培育工程”以来,天堂寨镇已对2名村后备干部进行了调整。
  二、存在问题
  一是类型相对单一。村级后备干部选拔的渠道虽然得到拓宽,但由于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经济待遇还不够高,导致能人大户、科技带头人、农村产业带头人等类型人员望而却步,现主要来源于退伍军人、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对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储备的不够多。
  二是工作受到束缚。当遇到难点和困难时,部分村后备干部顾虑较多,总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不是正式村干,“冲在前”怕被说“抢风头”,“走在后”又怕“被调整”,导致现实工作中放不开手脚、打不开局面,不愿、不敢承担一些重要的工作或岗位。
  三是人员流动较大。部分年轻后备干部进村工作只是为了“过渡”,把村级工作当作“跳板”,并不是作为“终身职业”,当遇见更好的就业机会时,他们会选择“跳槽”,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等招考对他们的吸引力较大,导致后备干部队伍不够稳定。
  三、几点建议
  一是广泛宣传,让人才“想进来”。要进一步解放用人思想,开阔用人视野,广纳贤才,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宣传后备干部相关政策,提高政策影响力;加强宣传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突出“服务家乡,乐于奉献”的情怀,增强农村工作的吸引力;努力营造全社会爱才、尊才和重才的良好氛围,引导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到村级工作中来。
  二是精准培养,让人才“快成长”。要做到“定向培养”“因材施教”,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努力营造宽厚包容的工作环境,充分挖掘后备干部创造的潜能,增强后备干部创业干事的信心;压实培养联系人责任,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后备干部尽快适应工作;结合“能人回归”工程,打造全镇村后备干部实训基地,对村后备干部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业务能力实训,让干部在基层一线工作实践中历练成长。
  三是加强保障,让人才“留得住”。对到村任职的后备干部实行工资待遇倍增计划,落实社保、医疗、引进人才生活补贴等待遇,在生活上经常关心关爱;对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优先吸收为中共党员,在一定范围内表彰通报,优先评先评优、安排培训;积极创造条件,适时选拔成熟的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不以年龄划杠子,不论资历定位子,提高后备干部的使用比例,有力激活村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系金寨县天堂寨镇党委书记、天堂寨旅游扶贫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