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胸大西北③
皖西日报
作者:赵克明
新闻 时间:2020年10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赵克明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这是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时写下的一首诗。 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与山海关、镇北台一起为中国长城三大奇观,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当时,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讨伐吐蕃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嘉峪关建成后,将引兵进犯河西走廊的吐鲁番拒之关外,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古城台经历史的风雨已显得十分沧桑,但依然望之巍然,坚如铁壁。登上城墙,可见它是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导游介绍说:西城门的设计颇有机巧,门外有一半月形斜坡,攻城者在坡上无法辨清城内布局,也无法用力撞击城门,而守城者可在城上阻击对方,部署战法;若敌方攻入城门,又只得在内城分为两股,城上守兵又分而击之;待敌兵进入瓮城,守城者则四门紧闭,便可瓮中捉鳖,全歼来犯之敌。在八百多年以前,能设计出如此三道防线重叠并守的防御体系,足见古人已有高超的军事谋略与技能,这不能不令人暗自称奇。 立在高高的城墙上,我懂了,什么叫“固若金汤”。 嘉峪关城外是茫茫戈壁,有游人喊道“出关啦!出国啦!”而我却遥望西天,思绪万千,轻轻吟诵着明诗人戴弁的《北陌平沙》: “北上高楼接大荒,塞原如掌思茫茫。朔风怒卷黄如雾,夜月轻笼淡似霜。弱水西流青海远,将台南去黑山长。远人遥指斜阳外,蔓草含烟古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