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百花园·人在旅途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龙井峡印象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0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吴厚传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读到《诗经·大雅》中的这段文字,那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令人神往。我因此很自然地想起了见过的两棵古木,它生长在龙井峡景区入口附近,去年与它初次见面,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天气晴和,舒爽宜人的国庆假日,我们参加了寿县城同学孩子的婚宴,午宴后几位同学商定好利用难得的假日闲暇,一起自驾去岳西游玩。顺六寿路回程,走六潜高速,过了六安南就进入山区,穿过一条条长短不一的隧道,一座座高低起伏的黛色山峦被抛在了后面,行车两百多公里,傍晚到达了霍山县磨子潭境内的龙井峡景区,住在堆谷山村农家乐饭店。因几个地方的同学很久不见,又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味道,于是抛却禁忌,开怀畅饮,都喝多了点,一夜酣睡,第二天醒来仍身体困顿。我们也没有往岳西明堂山进发,而是决定上龙井峡景区的大峡谷。
  所称龙井峡,就是龙井河大峡谷,位于大别山腹地的磨子潭镇堆谷山村,靠近国家森林公园白马尖景区,村内不仅有龙井河大峡谷,还有刘邓大军驻军宿营地等自然和红色景点。
  龙井峡以山高,水秀,石怪,瀑奇而著称。尤其瀑布出名,最大的是龙井潭瀑布。于是我们走进林木茂密的山路,寻访此瀑。一路上沿着峡谷奋力攀登,景随步移,一会儿巨石挡道,一会儿水流湍急。来到了半山腰,向深涧谷底望去,白茫茫一片,像堆雪;下到河谷靠近一看,又似薄霜。这种奇观使我惊叹不已,原来是河床边上的花岗岩的颜色,我无法分辨那是山石的原色还是被山泉水常年冲刷而形成的这样。继续前行,终于见到了龙井潭瀑布!瀑布高有五十米,宽约三米,是峡谷内水量最大的瀑布,因其形如蛟龙入潭故名。近前只觉一股凉气袭人,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玉珠飞溅般的水雾简直把五十米之远的观景台都打湿了。站在台石上不禁神清气爽,忧思皆忘。传说当年七仙女下凡路经此地,见龙井河在此断流,感慨万千,摘一缕青丝悬两山之间而形成此瀑布。瀑布下的龙井潭,面积约两百平方米,潭深水绿,永不枯涸。我们很自然地张开双臂,似拥抱又像飞翔一样摆开姿势,“咔嚓”一下定格在手机上,成为永恒。
  顺着登山步道盘旋上下,饱览了深秋的山林美景,呼吸着香甜的空气,墨绿而幽暗的近处山谷横在眼前,正在疑惑间,往上一抬头,远处山峰又亮晃晃的,原来东方的灿烂朝阳从山谷口照进来,射在山尖上,使人心头亮堂了许多。政府为开发宝贵的绿色生态资源,造福于群众,还新修了一些钢板栈道,便于登山者攀行。路上就遇到几个挎着缆绳进山攀岩的“驴友”,还有背着大行包准备安营扎寨的“睡客”。
  整个龙井峡景区只走了约三分之一,往上去还有太极谷、龙门跳瀑布、龙王樽瀑布等景观,因体力不支,没有前往。
  此行的“景之最”说是龙井潭,但下山回来在景区入口特别引起我注意的却是两棵古木。明堂山的古树名木倒是很多,早有传闻,我们本意去寻访,不想在此也可遇见。在山腰上有山泉水出口,管理人员用细管子将水引了下来,汩汩而流,煞是喜人,手捧了一些喝到嘴里,清甜甘冽。两棵大树就长在斜对面的坡岗上,修竹掩映中,只见翠竹青青,巨树参天。这是一个面积不大的绝佳之地,很有韵致,更兼灵气。
  苍劲挺拔的古树,气质高洁的修竹,生长在这个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地方。山上常和风吹拂,阳光普照,又加雨露滋润,因此这一片坡岗美得惊艳,美得令人心动。正所谓“清气润竹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也如造林,不仅要有好的环境,适可的养料,更需要洁净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
  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更是对自然美景情有独钟。当地政府和人民顺应时代发展,切合国家生态扶贫政策,将旅游脱贫做得风生水起。
  龙井峡是近年才开发的自然风景区,人们赞叹它的纯净、优美和典雅。真正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面世天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