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后人万里寻根
皖西日报
作者:彭玲玲
新闻 时间:2020年10月1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彭玲玲
近日,霍山县黑石渡镇杜家冲村李家冲组传来好消息,老红军李光泗的家乡找到了,得知此消息,远在青海的李燕青女士激动不已,她喜极而泣,感激涕零地说:谢谢六安的好心人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帮助,终于帮父亲实现了遗愿,有空一定要回家乡看一看! 老红军名叫李光泗,1914年出生,1931年12月参加红军,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战士,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在川陕苏区参加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战役,1935年3月,参加强渡嘉陵江战役,在长征途中三过草地,数爬雪山,并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李光泗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数次战斗,1949年8月12日,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宁战役,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54年12月他转业到青海省西宁市,曾任军干学校队长、海南州农场场长等职,持有《革命伤残军人证》。1992年2月病逝,享年78岁,享受行政14级待遇。 李老生前曾回忆,老家在霍邱县杜家村(1963年8月,工作证籍贯为安徽“霍县”),他的父亲叫李成(存)文,家中有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老四,兄弟4人都参加了红军,只有大哥因有羊角风留在家里。老家是丘陵,有毛栗树和茶叶树,水稻和小麦等基本作物。 据李燕青介绍,父亲在延安时给中央首长当过警卫员,原来没有大名,人称李老四,是中央首长为他取名李光泗。定居青海的父亲一直很想念故土,1990年,他同安徽省委组织部取得联系,想回老家看一看,可惜还没动身便生了一场大病无法成行,回家乡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1992年2月9日,父亲带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眼泪汪汪离开人世,返回故乡的愿望最终成为一生的遗憾。在去世前,李老曾一再嘱咐子女们,一定要找到家乡,找到生他养他的地方…… 2018年和2019年,李燕青和爱人曾两次从西宁市赴霍邱寻根,在霍邱县公安干警郭峰、淮河农耕文化展示馆冯克强和霍邱县档案馆黄守春的帮助下,来到金寨县白塔畈镇大岗村杜小店寻亲,由于年代久远,所以不能完全确定杜小店就是李老的家乡。后来三人还分别到叶集区孙岗镇杜小圩和裕安区石板冲乡去寻找,虽然是李姓的同宗同族,但都不符合李老生前描述家乡的情况。 2020年8月27日,黄守春的文章《四位兄弟当红军,八十年后回音讯》报道了红军后代李燕青女士寻根的故事。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陈道明看到这篇报道后,反复思考和比对,想到了自己的家乡霍山县黑石渡镇有个杜家冲村李家冲组(杜家冲村原属戴家河乡,戴家河乡原属霍山县诸佛庵区,撤区并乡后,戴家河乡与新店河乡和落儿岭镇部分村合并为黑石渡镇),而黑石渡镇又位于裕安、霍山、金寨三县交界处,那里的李姓家族比较多,跟李老描述的家乡很像,有毛栗、茶叶、水稻和小麦等,于是他联系到黑石渡镇的退休教师朱绍堂,向他提供了这条线索,请他帮忙找一找,于是寻亲之旅又一次出发。功夫不负有心人,朱老师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动用各种资源多渠道打听,并通过调阅李家家族族谱一一核对,几天后在霍山县黑石渡镇杜家冲村李家冲组奇迹般找到了李老亲人的相关具体信息,李老的家乡终于找到了! 据了解,李光泗的父亲叫李存文,有6个孩子(四男两女),李存文4个儿子先后参加了红军,其中2个牺牲在大别山,李光泗和一个弟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延安,弟弟在一次战斗中受重伤返乡,于1954年病逝。现在李光泗堂兄弟的后代们在杜家冲生活得很幸福,他们殷切期盼着大家庭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