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胡适:为什么要读书
皖西日报
作者:人民网
新闻 时间:2020年09月24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来源:百度百科)
纵观胡适一生,从“为什么要读书”开始的读书经验之探讨,再精确到治学方法的探求,他都毫无保留地将其读书经验与治学感受与青年读者们分享。 1931年6月,上海开明书店印行《我们怎样读书》一书,收录有胡适关于读书与治学的文章多篇,其中有一篇就叫《读书》。1935年5月,上海一心书店印行《怎样读书》一书,又收录胡适《怎样读书》、《为什么读书》文章两篇。1945年12月,长春国民图书公司印行《我们怎样读书》一书,又收录胡适《为什么读书》一文。由此可见,这15年间,南北各地出版的关于“读书经验大家谈”的选编书籍中,胡适的文章与观点,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对青年读书的目的与方法,均有过相当持续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要读书》 1930年11月下旬,胡适在上海青年会的演讲,题为《为什么要读书》。当时,他已辞去中国公学校长一职,正准备携家眷北上,重返北京大学任教。开场白之后,胡适即刻举出宋真宗赞读书的诗句来,他说:“从前有一位大哲学家做了一篇《读书乐》,说到读书的好处,他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意思就是说,读了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轻的漂亮太太。”听到胡适的这一调侃式的说法,在座的听众顿时哄笑一片。胡适又接着说道:“诸位听了笑起来,足见诸位对于这位哲学家所说的话不十分满意,现在我就讲所以要读书的别的原因。” 紧接着,胡适强调说:“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中国古代书籍数量巨大、卷帙浩繁,胡适帮助青年学子尽快找到有用的“干货”。 在胡适看来,中国古代书籍数量巨大、卷帙浩繁,普通读者很难一一读完。即使有过“经史子集”的大致分类,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著述之杂多、内容之交错,简直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杂货铺”。如果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的话,一旦钻进这个“杂货铺”中,无异于步入一所无边无际的“超经迷宫”,很难有所作为、很难有所突破。但只要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与学习门径,就不必为此感到恐惧。 实际上,胡适对青年读书的目的、方法乃至治学都非常重视,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青年读书更有效率,更“现代化”。在此次演讲之前,他就曾多次出席大学、中学的各种读书活动并演讲,多次强调过上述种种经验与观点。为理清研读中国古代书籍的次序与步骤,让青年学子尽快找到“国学门径”,早在1923年3月的《努力周报》增刊“读者杂志”上,胡适就发表过《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这是要帮助青年学子尽快找到有用的“干货”,不被众多的“水货”所迷惑,尽可能早的走出那浩繁无边的“杂货铺”。 《治学方法》 乌龟的勤奋努力,与兔子的高效优秀,是读书治学的理想状态。 1932年7月9日,胡适又在北平应青年读书互助会之邀,在协和大礼堂演讲《治学方法》。这次演讲,是互助会“讲演运动周”的最后一次演讲活动,即“压轴演讲”,听众十分踊跃,现场人满为患,险此出现了“踩踏事件”。次日报道此事的《世界日报》中称,“……听众日形增加,大有拥挤不堪之势,因特散发听讲入座券,以维秩序。不意届时听众较往日更加拥挤,最后有多数听众,无券亦欲入场,该会负责人劝阻无效,遂蜂拥而入,致使会场稍乱”。其实,此次演讲内容较之先前的读书经验分享,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动与补充,仍是以延续与完善《为什么要读书》演讲中的话题与观点为主。只不过,最后胡适还风趣的以“龟兔赛跑”为例,勉励青年要努力读书,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成绩。他说:“你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虽然有天才,却不能像乌龟那样拼命地爬,所以达到目的的是乌龟而不是兔子。治学的方法也是如此,宁可我们没有天才拼命地努力,不可自恃天才去睡一大觉,宁可我们作乌龟,却不可去当兔子,所以我们的口号是:‘兔子学不得,乌龟可学也!’自然最好是能够龟兔合而为一。” 显然,既要有乌龟的勤奋努力,又要有兔子那样的高效优秀,是读书治学的理想状态,青年读者一开始很难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但能否“龟兔合而为一”,最终还只得凭读者用心实践了。 (来源:人民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