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影·钟声·诗韵
皖西日报
作者:李伟
新闻 时间:2020年09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伟
寒山寺是苏州著名的古刹之一,它位于苏州城西约七里处,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唐代诗人张继一次途经寒山寺,夜泊枫桥,半夜闻钟声,使孤舟之中含愁不眠的旅人触发诗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这首脍灸人口的《枫桥夜泊》诗,很早就印入了我的脑海中,到寒山寺观瞻,听寒山寺钟声,去亲身领略诗人的佳境是我多年来的愿望。 节日期间,我有幸来到古老而美丽的苏州,乘车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古刹寒山寺,位于古运河畔,枫桥与江村桥之间的这座古寺,气势雄伟,黄墙绿树,庄严洁静,寺门有横书“古寒山寺”匾额,因临近假期,游人比往常增加许多,导游的讲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仿佛置于佳境,走进寒山寺,通过林荫小院,正中为大雄宝殿,殿内有释迦牟尼像,那著名的寒山拾得塑像在大殿右侧的殿堂里,古老的寒山寺,在历经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中,曾五次毁于兵火,屡毁屡建,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子在此住持,遂改名为寒山寺。 寒山寺碑刻众多,在碑廊和亭阁走廊间,嵌有宋、明、清许多名人的诗文碑刻,碑廊南面,有一座“枫江第一楼”,上下两层,飞檐斗角,结构精致秀美,登楼临窗眺望,远山近水,风光如画。现在在大殿的后面,又重建了一座五层仿唐木结构楼阁宝塔,这是我国第一座仿唐楼阁式佛塔,造型古朴典雅,塔高42米,塔体有楼梯依壁而上,塔的周围装有金色风铃108只,在风中发出阵阵清雅铃声。在朝南的门楣上悬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普明宝塔”匾额。 自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问世后,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寒山寺便更为人们所熟知,张继这首诗后来广为流传,使苏州枫桥和桥畔的寒山寺名播中外,由于这首优美的抒情诗,生动地描绘了枫桥夜色,情景交融,感动了众多游客,凡是到苏州来的人,总要亲身游览一下寒山寺,并到枫桥旁去实地领略一下它的诗情画意,历代诗人步张继之后尘,夜泊枫桥、聆听古寺钟声,并作诗者更是不胜枚举,从而使这里成了一个旅游热点。现在,每年除夕常有许多日本朋友专程赶来寒山寺观揽,聆听古刹钟声。 以寒山寺古钟声著名的钟楼,是寺内的中心景点,登楼有一副对联:“钟声明慧眼,月色照祥心”。上到楼上便看到了中间悬挂的大钟,据导游介绍,当年张继所咏的古钟早已失传,后来明朝时复铸的一口有名的寒山寺钟传说也流入日本,现在钟楼所悬挂之钟为清末所铸造。走上钟楼,当我双手推动木棒,那沉重而悠扬婉转的钟声就从手下由近而远的荡扬开去,从而实现了我多年的听钟梦,钟声仿佛撞击着我的心扉,钟声和着诗意,通过时空,把我带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世界,在幽静的寒山寺,乌啼声声,钟声阵阵,渔火愁眠,江枫暗影,寺院幽深,难怪近年来数以百计的中外游客,不远万里,前来观瞻寒山寺,聆听寒山寺的钟声了。 如今的寒山寺集塔影、钟声、诗韵为一体,古寺风貌,更显佳境,今天的寒山寺不仅是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宗教场所,同时也是凝聚着祖国悠久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旅游胜地,驰名中外的寒山寺及枫桥均被作为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供中外游客观光揽胜,假如你到苏州寒山寺一游,听寒山寺钟声,的确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文化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