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百花园·人在旅途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我喜欢书,也喜欢做志愿者”

——听障女孩的不一样暑假记者 邱杨/文 王丽/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9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图为杨小燕在整理图书。
 
  日前,六安市图书馆2020年暑期志愿者结束了他们的服务,圆满完成了图书馆交予的任务。他们在书架之间穿梭奔忙,或整理书籍或维持秩序,认真而专注。
  今年暑假以来,市图书馆到馆人数大幅增加,借阅量也在上升,志愿者的加入,缓解了假期图书馆的工作压力,有效地为市民提供了服务。在这些志愿者之中,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她叫杨小燕,是北京联合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有听力障碍的志愿者。
  见到杨小燕时,她穿着红马甲,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翻查、整理市民还来的图书,按照自然、社科、低幼等类别分门别类。她神情专注,把一本一本书摆放地整整齐齐。“小燕可能干了,做事积极又认真。”志愿者活动负责人汝瑶对记者夸道。当前,志愿者杨小燕主要负责回收书籍的分类整理,早晨9点准时到馆“上班”,还书箱里的一本本图书经过她跟志愿者小伙伴的双手,回到各自所属的门类中。
  “在这里很开心,我喜欢书,也喜欢做志愿者,学到了知识,锻炼自己。”杨小燕通过笔端,一字一句与记者交谈。据了解,幼年时期因为一场意外,杨小燕不幸成为一名听力障碍者,但她没有因此气馁,反而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前些年一直跟打工的父母在南京上学,并在江苏省参加了聋人高考,被北京的学校录取。今年,由于弟弟在城区上高中、母亲陪读,暑假期间她也回到了老家,在得知了市图书馆招聘志愿者的活动后,迫不及待地报了名。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孩童时期的杨小燕曾经接受过政策帮扶,免费植入了人工耳蜗,能与旁人较为正常的交流,但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人工耳蜗已经损坏,一个新的耳蜗至少需要6万元,这笔钱对于当下的家庭收入来说压力大,一时难以筹措。目前她主要通过手语、写字与人交流。
  因为听力障碍,为了当好志愿者,她付出比别人多倍的时间去学习、去磨合,培训老师也十分欣赏这位好学的“学生”,给她“开小灶”,杨小燕很快掌握了技能,一上岗就获得了大家的肯定。聊天中,她说起,小时候,妈妈有位好朋友经常送些绘本、启蒙书,从那时起开始喜欢上了看书。市里有了图书馆之后,我有空就看书,还参与了馆内的文化活动,做了志愿者之后,学习到了索引号、排列法等图书馆知识,也让我更近一步了解了我市的图书馆。除了学习到一些知识外,杨小燕还收获了新友谊,大家都对这位热情认真的志愿者称赞有加。
  记者了解到,这已经不是杨小燕第一次当志愿者。在南京读高中时,她就是一名“热心肠”,曾参与过整理共享单车等几次志愿服务,获得了学校和当地志愿服务团队认可。来图书馆当志愿者,是妈妈高道梅也支持的事。“她从小到大都不怎么让父母操心,是个自律的孩子,她当志愿者,我也支持。”高道梅说,孩子特别细心,别人对她的好,她都默默记得。以前她们受到过帮助,如今孩子长大了,也能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她觉得挺自豪的。听母亲谈及此,杨小燕突然有点害羞了起来,母女俩搂在一起笑了起来。
  “我爱读书,也爱来图书馆当志愿者。”暑期的志愿者之旅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听障女孩杨小燕来说,是个难忘的经历。和她一样,在整个暑假期间,市图书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职能,开展了多次志愿者活动,通过现场培训和志愿服务,让更多的市民近距离接触、了解图书馆,进一步壮大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为读者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做文化志愿服务精神的展示者和传播者,对于培养公益服务意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