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六安初中
朱传钧 整理人:鲍劲夫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0年07月2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我的中学生活是在六安县立初中度过的。这是一所革命的光荣的学校,与“三农”一起曾被誉为皖西革命的摇篮。虽然学校早在1930年就被国民党封闭了,而我离开这所学校也已60多年了,但这所学校给予我的最初的革命启蒙教育,学校当年那种火热的革命气氛,师生、同学间那种亲密融洽的感情,以及我的一些为革命牺牲的和在张国焘错误路线下被杀害的同学的形象,使我60年来一直难以忘怀这所学校。 现在即使在六安,知道这所学校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六十年代中期我曾去看过六安初中当年的旧址,那儿也已是行署公安处机关了,但还保持当年校舍面貌,所以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人们,在六安曾经有过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在这所学校中曾经出过一些什么样的人。 1927年,我13岁,进入六安初中学习,这是当时六安县办的唯一的一所中学。一进入学校,我就被学校火热的生活吸引住了,学生的革命热情高昂,学校内的学生自治会非常活跃。自治会每周都组织同学参加辩论会,在会上讨论时局、政治、哲学等马克思学说。参加辩论会的还有老师。会上几乎人人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例如有次辩论会,讨论什么是唯物史观,由国文老师胡浩川回答。胡老师是早期的共产党员,曾经留学日本,为人正直,有学问,深得同学爱戴,辛亥革命老人朱蕴山曾称其为“完人”。胡老师以马克思的观点解释了唯物史观后,学生再提问,老师再解答,气氛十分热烈。这样形式的辩论会经常举办,使同学们受到潜移默化的革命启蒙教育。每次开会前都集体唱《国际歌》,可见当时六安初中的革命气氛。 在学生自治会的组织下,学校还经常举办同乐会,在校的教师、学生、工友全体参加。大家在会上开展文娱活动,唱歌、朗诵诗歌,共同欢乐,大家脱略形迹,亲密无间,如同兄弟,那情景是我在以后的60年中,在其他各地学校中再也没有看见过的。 学生自治会由我的同班同学窦克难领导,他是当时六安初中的共青团书记、共产党员,但当时我只知道他是一位可亲可近的兄长。因为我入学时,在班上年龄最小,窦克难分配我做学生会的文艺股长,受理自治会的游艺室。游艺室里有各种乐器,足球、乒乓球等运动器具,同学们课余时前来借足球、打乒乓球。 我们当时都十分热衷于看进步书籍和社会科学书籍,最为同学爱读的书是蒋光慈的《少年飘泊者》,大家看完了还学背诵其中诗句,这些诗句,我现在仍能一一背诵出来。书籍是从上海邮寄到学校传达室的,我现在仍然记得当这些书籍寄到传达室时,大家抢着阅读的情景。传达室的工友名叫钱江,我到现在仍然记得他怀念他。这些革命书籍对我们的影响极大,我们组织读书会,结合书籍内容探讨社会、人生等问题,抒发对军阀黑暗统治的不满,使我们得到初期的革命教育。 我进校的第二年,正逢国民党二次北伐,济南惨案发生,国民党外交公使蔡公时被日军先割耳朵和鼻子,最后加以杀害。举国上下对日本兵的暴行极端愤怒。我们在学生自治会的领导下,冲上街头,愤怒声讨日本兵的罪行。我们喊着口号,唱着根据当时流行的毛毛雨曲调自己编的歌:“毛毛雨下个不停, 微微风吹来了日本兵, 手执长枪杀我们, 哎哟哟杀我们。 割去了耳朵血淋淋, 又割掉鼻子和眼睛, 日本人你太没人性, 哎哟哟蔡先生。” 在六安初中流行的革命歌曲还有一首最为同学们喜唱的,歌名叫《伤心事》。现在看起来这首歌的内容是非常幼稚,但在当时却与《国际歌》一块起着很大的鼓动作用,每当我回忆六安初中,唱着这首歌时仍不免热泪盈眶。在我的思想上竟这样想,回忆六安初中,不提及这首歌是很遗憾的。这首歌还另有它的历史意义。据初中同学张骥回忆,独山农民协会组长何寿全,因在路上唱这首歌,让当地民团听到,被抓到民团连部,经多方交涉营救终不肯放人,遂激起提早发动独山暴动。所以这首歌同六安的革命斗争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 伤心事 布机扎扎 雄鸡喔喔啼 布长夜短力已疲 不得稍停迟 布价低 卖布买米 还要完杂税 工人终岁勤工作 结果又无衣 ××× ××× 伤心事 春种一粒 秋收万颗籽 …… …… …… ……(因想不起) 农人终岁勤工作 结果又饿死 ××× ××× 造的是玲珑楼阁 美的工艺品 住着茅屋用苦窳 事属最伤心 工农们团结起来 快快的革命 改良待遇工减时 经济要平衡 ××× ××× 此歌据说是六安初中江承新等同学创作的,他们当时从事手工业者的启蒙教育工作,故作此歌,歌中难免流露着党在幼年时期所表现的工农运动思想。 那情景虽已过去60多年,仍历历在目,清晰如新。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