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卫生保健·百味人生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扶正祛邪话艾灸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6月30日    来源:皖西日报


  6月23日,六安城东香榭花城物业免费为小区居民提供艾草一份,深得业主们的喜爱。                                   祝梅生 摄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艾草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预防瘟病。艾草经过晾晒、挑拣,就可以制作艾灸所用的艾绒了。中医认为,艾灸可以“透诸经而治百病”,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除寒湿、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功效。现代医学也已证明,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中国人用艾草驱邪祛病的习俗源远流长。晋代《风土志》中记载:“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
  民间之所以有这些习俗,是因为艾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艾是纯阳之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的作用,是止血的要药之一,为中医妇科常用药物。民间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之一。《名医别录》最早将艾叶作为药物记载:“艾叶,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艾灸防治传染病简单有效
  中医有用艾烟防治传染病的做法。晋代医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详细记载了瘟疫暴发时“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令不相染”,便是以艾烟达到对空气进行消毒的作用。艾条烟熏房屋,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预防肺炎、消毒杀菌、驱虫杀毒除异味等作用。艾绒在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烟,可以杀灭引起流行性疾病的多种细菌和病毒。
  艾灸疗法是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能,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补足正气,激发和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起到扶正祛邪、回阳防疫的作用。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这样一段话:“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瘴疠、温疟、毒气”也就是现代所认为的传染性疾病。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艾叶存在挥发性油脂类物质,对肺炎链球菌、甲/乙溶血型链球菌和奈瑟氏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艾叶水浸剂或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及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根据本次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临床表现,以及寒湿闭肺、疫毒闭肺、内闭外脱、肺脾气虚的证候演变特点,同时参照中国针灸学会给出的灸法干预指导意见,我们建议,公众居家期间可以尝试用艾灸自灸足三里、内关、合谷、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每穴灸10分钟左右,或可提高免疫力。
居家艾灸的注意事项
  疫情期间若在家中用艾灸来做个人保健及预防,需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施灸的禁忌部位:颜面部不要灸,关节活动处不宜用瘢痕灸(即将艾绒直接放在皮肤上燃烧的灸法),此外避开大动脉处、心脏部位、静脉血管、肌腱潜在部位。
  (2)外感温病、阴虚体质、内热体质、实热证患者一般不宜施灸。
  (3)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
  (4)如果施灸后皮肤上没有化脓、水疱,可以正常洗澡,如有灸疮,擦澡时则应小心疮面,不要过久浸泡,当心洗脱灸痂。
  施灸后皮肤处出现红晕是正常现象,但若艾火热力过强,施灸过重,皮肤发生水疱时应到医院以适当处理。艾灸时还要注意通风、防火。
  (孟昊 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医师)
  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