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白马尖文学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立身于世 孔钱方圆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5月28日    来源:皖西日报

  吕亦涵

  曾经,有个员工在办公室对他的经理抱怨:“我工作认真,实事求是,可为什么大家还是不待见我?”据调查,该员工工作确实很扎实,做事有板有眼,从不虚伪,有一说一。但他的性格也跟他的工作一样:有一说一,十分耿直。经理对该员工自然比较了解,他笑笑,指着旁边一个孔钱状的博古架,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这孔钱一样,方的孔象征我们心中不可变动的道德准则,即如你的工作态度一样;圆的外圈则代表我们不拘泥、不死板的处世方式,但这绝对不是指圆滑的处世‘厚黑学’。只有方圆合一才能组成一枚孔钱啊!物如此,人亦然。”
  我非常赞同这位经理所言。有人说,大丈夫立身于世,有一说一;也有人说,要铩回锋芒,视机而变。各有各的道理,但就像那位经理说的,只有方和圆合在一起,才是一枚真正的孔钱。
  意即:立身于世,要像孔钱一样,该方则方,该圆则圆。
  如同钢刀的锻造,软而弹性的钢锻打成刀背,防刀身断折;硬而耐挫的钢铸成刀锋,便于砍削。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使刀经久耐用。但这仅仅是“钢刀自我修养”的“序言”,接着这把“初刀”要接受铁匠千百次的锻打,以剔除其杂质;还要受冷水之刺骨(淬火),以增加其硬度;及烈焰之炙烤(回火),以增强其韧性。这样的过程,须重复十多次,才算大功告成——这像不像我们自己?教育、良知使我们形成自己的“方”,与人相处锻打着我们的“圆”,有如孔钱一样的人,才能走向自我人生目标。
  张骞出使西域,被困十数年之久,《史记》中有一句记载是:“张骞,为人强勇有力,匈奴爱之”。联系到后来,当他带着河西走廊的地图回归长安时,汉武帝亲自出宫门迎接,很好地印证了他的“强勇有力”,否则他回不了长安。于此,我们只看到他的“方”。但“匈奴爱之”四字,叫人玩味。仔细一想,张骞之于西域,典型的异族,而那时出使异族,多多少少带有“间谍”的意味,匈奴人不笨,必对他防范有加,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指导思想下,张骞却能让“匈奴爱之”,并能成功地返回了长安,说明张骞获得了匈奴——如此强悍民族——的信任,且与他们和谐相处了一番。那么,张骞凭什么呢?想必是他的个性魅力,想必是他的斡旋能力,想必是他的“左右逢源”,这,何尝不是一种“圆”!
  再想想那些被人广为传颂的英雄们,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他们将自己化为小小的浪花一朵,融入时代的巨浪,毅然决然地,无比帅气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不是因为成为英雄才变得无比帅气,而是因为无比帅气,才成为英雄。诚然,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一是他们坚守真理,坚守底线;二是他们立身于世,处得好世。这正是“孔钱方圆”的内涵。
  我不认为锋芒毕露个性张扬就是大丈夫做派,也不认可“夹着尾巴做人”就是低调表现。我希望我们像孔钱一样,在恪守底线的前提下,能够曲张有度。虽然孔钱被当做历史遗物藏在博物馆,但它本身蕴含的道理却不是历史遗物,我们当汲取其智慧,观岁月静好,赴风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