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青草香
皖西日报
作者:李霞
新闻 时间:2020年05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大湾村民宿
李霞
入夏的前一天,恰逢五四节,与好友一起,沐浴着绚丽而热烈的阳光,伴着一路悠悠的音乐,来到了安徽省美丽乡村——金寨的大湾村。 大湾村位于金寨的西南部,车子穿过金寨县城后,驶入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从车窗望去,山青水秀,绿竹成林,山脉连绵不断,山坡成片的映山红生机盎然,点缀其中,一股股浓浓的青草香不时从车窗挤进来,让人有种飘飘然的感觉。 车子行驶大约四十分钟后,远远看到一座傲然矗立的白色牌坊,几个黑色大字“大湾村”赫然醒目,旁边是一大片白墙黛瓦的新式小楼,错落有致,独具特色,小桥流水潺潺,平整的路面直通农家。据说这里此前是一片荒芜,村民们在此放牛养猪,臭气熏天,如今这里已被打造成环境优美的旅游景点,如此大的变化真是令人欢喜。 车子停靠在村口的停车场后,我们踏着青石条台阶,来到一处低矮的老屋前,只见老屋房门上锁,门旁挂着一个长方形的小木牌,写着“陈泽申”家。侧屋的墙上挂着习总书记在小院座谈的大副照片,门旁挂着两吊“腊肉”,门前桌椅仍然保持着习总书记在这里开座谈会时的摆放。2016年4月24日,习总书记来到金寨,走访了大湾村,来到贫困户陈泽申家了解情况:陈家兄弟,哥哥陈泽申,中年丧子,儿媳改嫁,老伴也因病去世,独自带着小孙子,靠低保和几亩薄田撑着一个家;弟弟陈泽平,前些年儿子因车祸离世,老伴右手残疾,家中生活艰难。兄弟俩是金寨大湾村有名的贫困户,习总书记仔细询问陈家的生活状况并就脱贫攻坚和村民们在小院召开座谈会,促膝交谈。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让村民受到极大鼓舞,陈泽平激动地对村里人讲:“我们不能全靠国家,也要自己努力早日脱贫……”几年来陈家兄弟和大湾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变。现在的陈家兄弟已搬进新楼,这里也已腾空保存并修缮为旅游景点,是前来金寨大湾村旅游的人们的必游之地。和朋友正说话间,过来一群游客,他们在门前摆拍,嬉戏,那欢快的笑声久久环绕在大湾村的上空。 我们继续往前走,进入一栋古式建筑,青砖木格,有两座石狮威坐门前,这就是汪家祖宅,六安六区十六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牌就立在这里。这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金寨成为国共两党领导安徽乃至大别山区抗日救亡的党政军中心。金寨县花石乡白水河畔的汪家老屋是新四军第4支队金寨兵站、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中共鄂豫皖区委遗址所在地。1938.8—1940.1,第4支队兵站、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委先后在此地办公。汪家老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这一处红色遗址彰显着金寨革命老区的英烈们的红色精神。 此外这里还是“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为传播农耕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大湾村村民还利用汪家祖宅作为展览场地,采用场景还原、实物展示、高清图画等方式,原汁原味地传达和展示出本地田园的风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织布机,地炭炉等……让我们真切体验并感受到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也让漂泊在外的老区人民自然而然产生“怀乡”之情结。 我们又顺着台阶往前走,进入大湾村民宿,大湾村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后,打造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民宿,这处民宿的卧室不大,摆放合理,实木家居让人感觉山里特有的风情,厨房是自助式。如是居家旅游,还可以到村里买来新鲜的食材,自己动手,体验着亲自煮菜做饭的感觉。看完民宿,已是午饭时分,我们来到大湾村的将军特色餐馆,这里全是山里的特色菜,有喷香的红烧散养黑猪肉,有山中特产笋烧肉,还有野生小河鱼,大湾村草场的山羊肉……一道道美味,让人垂涎欲滴。看来,山上种茶,家中迎客,草场养殖,已是大湾村村民的生活特色。 返途中,我们嗅着山中悠悠的青草香,想着这片红土地上的勤劳智慧的老区人民,无比兴奋,相信大湾村的未来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