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白马尖文学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鸟 语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4月23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朱炳南

  旧有联语云: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人为万物之主宰,人类在掠夺苍生的同时,有时也能善待异类,人自以为识鸟音即为一例。有首歌唱道:“百灵鸟双双的飞,是为了爱情来唱歌。”将百灵鸟的鸣叫视为唱情歌,好一个美好浪漫的联想。“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枝万枝压枝低。双飞彩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恰恰”啼鸣是欢歌,是笑语。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美妙的声音,人鸟合一之和谐尽在其中矣!
  但,居于世间万物制高点之人类,有时也往往忽视甚至不屑于异类的行为,举一个小不点的例子:《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因绿杨树上的鸦雀们“每日只咶到晚”,干扰了一众混混们的喧哄,引得昔日的鲁提辖、如今的释智深将垂杨柳连根拔起,强令众鸦雀们即刻散伙。惯自称洒家的鲁达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值得欣赏的人物,可是这一次却一声招呼都不打,没来由的荡平了鸟儿们的会所,实在是鲁莽到家了。
  人们形容鸟雀聚会议事为聒噪,是人与鸟之间言语障碍的误解。多年前余曾连续几天在宅院中与朋友喝茶聊天,得以观察喜鹊筑巢的全过程:最初见俩喜鹊在几棵大树之间飞来绕去,翌日终于停落在一棵树上喋喋不休地争论,如此这般的持续了两三天,然后才选定一棵大树衔枝筑巢。有趣的是用了一整天时间架构了巢础,第二天却又丢弃不用而在另一棵树上重新搭窝,犹如人类的建设项目从选址到论证到重新确定施工的全过程。据说从鹊巢的高度可判断出当年汛期有无洪灾,可见其旷日之争的必要性,看得出这数日的叽叽喳喳有着丰富的语言信息。
  四季可闻鸟鸣声,春日更显得丰富多彩,人们常说的“鸟语花香”四个字道尽了人间美景。余有意无意的于春季聆听鸟鸣音,鸟种不同,发音各异,最常听闻的有——
  发两个音节:bù gǔ,是布谷鸟的鸣叫声。布谷鸟学名大杜鹃,别名郭公、布谷。春季繁殖期间常站在树木顶枝上鸣叫不息,二声一度,很远便能听到它“布谷-布谷”粗犷的声音。同治十一年修之《六安州志·輿地志·风俗》云:“四月,有鸟名布谷,其音若‘开仓泡种’,又若‘隔山看火’,又若‘麦黄快割’。农桑家入耳,各因事自警。”余为六安州地的土著,每四五月间,屡屡细听,却找不到与志载鸟语谐音相合的感觉。
  发三个音节:yáng guǐ luó,吾听之类似为“洋鬼奴”,不解其意,询乡村老人说是涉及到一桩谋财害命冤案,有茶商名杨贵禄者被歹人贪财谋杀转世为鸟,含冤负屈自报家名“杨贵禄”以申血案,类同于事发于定远县的京剧“乌盆记”中冤鬼刘世昌。惜没有人将此故事完整的收录成篇流传于世,起到儆恶扬善的教化作用。
  发四个音节:wáng bā fàn pāo,其音清脆悦耳。吾邑民间多将此鸟语拟音为“王巴泛泡”,借以转换指代事情不成功空欢喜的意思。北京的广袤地区也有“wáng bā fàn pāo”鸟鸣声,尤其是清晨更不绝于耳,当地人传其鸟语译音为“光棍好苦”。电影《邪不压正》中有多个桥段采用鸟语“wáng bā fàn pāo”作画外配音,强化正义与邪恶搏斗前夕短暂静谧的美感,渲染影片中正面人物对岁月静好的憧憬,令故事情节更具有人间烟火气。
  发五个音节:tū guō guō ~ guō guō,其前三个单音与后两音之间稍作休止富于韵味,文人们用“鹁鸪鸪~咕咕!”为之拟音,予却听之为乡土音喊“秃哥哥~哥哥”,声声呼唤,毫无遮拦,听之竟不以头发稀疏为憾,甚或对秃哥哥心生妒嫉,恨不得化为秃哥与之相呼应。此鸟名“珍珠斑鸠”,性温驯,不避生人,常于院落中觅食如同家鸽。
  这种发五个单音的鸟鸣声在皖西地区也牵扯到一个故事,话说有一无德继母,居心不善妄图加害前妻之子。这天指派俩个孩子去山地种芝麻,有意的将熟芝麻交继儿,交待俩孩子分开种。数日后命俩儿同去检查出苗情况,说谁种的没生就不要来家了。岂知兄弟俩和睦友好,当初不分彼此的错端了芝麻种子,结果是亲生儿种的没出苗,为兄不忍丢下同父异母的弟弟,便商量一同出走不回家了。致使继母思念亲生子不归而悔恨命亡,化为鸟雀长呼“吾儿错~端端”。
  传说孔子的得意门生公冶长懂鸟语,公冶长幼年家贫,曾因识鸟语受益,亦因懂鸟语获罪,这只是个传说,没必要当真。人们对于鸟鸣声的感悟和理解,达不到人类言语交流的清晰准确,只能隐约感受到不尽相同的模糊概念,如西方谚语“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很在意鸟鸣的人来说,鸟语的破译密码潜在于各自的意识中,与人文环境、乡土农事、个人情绪等等因素有关,譬如上述发四声的“wáng bā fàn pāo”,皖西南与北京地区的市民各有不同的解读,听说霍山产茶区乡民采摘夏茶期闻“wáng bā fàn pāo”,觉得谐音是“老茶返棵”呢!
  鸟鸣声于人类不仅仅只是听觉感官的享受,有时还是填补心理上缺憾的精神食粮。余乡有位九秩高龄的离休老人高晓初,一生命途多舛,晚年孤身一人。多年前曾向余示其所作《九十抒怀》诗数首,其一曰:
  “抱病经年伴药炉,青衫瘦影一身孤。黄鹂慰我心岑寂,常在庭前唤‘晓初’。”
  高老于孤零寂寞的环境中将黄鹂引为知音,从鸟鸣声采撷人间暖意。余品读其诗句不由得感慨系之。
  清代长白浩歌子撰《萤窗异草》中有一则秦吉了巧联一段姻缘的志怪故事,秦吉鸟又名了哥、吉了,与八哥相似,善摹人言,因产于古秦地而得名。原文字数太多,受篇幅所限,这里略述故事梗概如下:剑南某大户人家有一婢女名玉颜,聪明美丽,主人将宠物秦吉鸟指派玉颜喂养。鸟说:“姐姐喂我,一定为你找一个好姐夫。”玉颜害羞,用扇子扑它,鸟振翅出笼翱翔而去。某日,玉颜奉主母命去另一梁姓人家办事,梁家的公子梁绪在书房读书时,秦吉鸟飞到他的案头说起话来:“我替你找到了一位佳偶,不去看看吗?”梁生于是放下书本追它,看到了姿容端庄娴雅动人的玉颜女,二人四目交顾,互生情愫。玉颜回家后,秦吉鸟对她说:“姐姐果真对梁生有意吗?我能够替你传递心事。”玉颜腼腆不答。鸟笑道:“真乃娇羞儿女之态。”说罢振翅飞走了。次日,鸟趁无人又飞来回复玉颜说:“梁生为你写了一首诗:‘不妨团扇白,只喜玉颜红。徜遂乘鸾愿,终应跨凤同。’”玉颜听了很高兴,遂向鸟说了自己的心事。秦吉鸟飞到梁府向梁绪传达了玉颜对他的相思,梁绪立即写信交秦吉了衔送给玉颜,信中表明非玉颜不娶的誓言。玉颜看了信便退下腕上的玉镯交给秦吉了,作为信物转交给梁绪,并请梁绪设法将她从主人家赎出,可成就百年之好。可是此后一直未见鸟儿来,神情恍惚不定,于卧床昏睡中梦见一女子,羽衣蹁跹走上前来行礼道:“我就是那只秦吉了,我与你的意中人前世有缘,担心她嫁给一个平庸的男人,所以为你们俩说合。没想到我在替玉颜姐向你传送玉镯的途中被恶少射杀。今天我姐也遭到无良小人的诽谤而受到主人拷打,没有完全断气便被草率掩埋,往城外行走百步就是她的坟墓。”说完化为一只孤鹤,凌空飞去。梁绪惊醒,即带仆人骑马访查到城外北堡(běi bǎo)的地方,和梦中“百步”隐合。寻到玉颜的葬处,急忙劈开棺材,玉颜果然复活了,梁绪惊喜若狂。恰好此地附近有一座尼姑庵,两人叩开庵门,敬请当家师太收留玉颜寄养庵中。一个多月后玉颜身体完全复原,梁绪请女尼师太去他家说媒,梁母心疼儿子,就把玉颜迎娶回家了。后来梁绪感念秦吉鸟的恩德,见到捕获秦吉鸟的就买来放生。
  鸟鸣声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古已有之,其实懂不懂鸟语无关紧要,因为鸟鸣并非是为人而发。百鸟和鸣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籁之音,据说音乐家莫扎特创作《音乐的幽默》是模仿他喂养的宠物鸟叫声。作曲家舒伯特就是在维也纳郊外游玩时,突然听到林间云雀的鸣唱,激发灵感谱出名曲《云雀》。贝多芬的《夜莺之歌》、海顿的《鸟儿四重奏》等,都是受鸟鸣启发的不朽名曲。并非只是外国的月亮圆,中国也不乏有将鸟鸣升华为音乐作品的例子,如《空山鸟语》、《百鸟朝凤》、广东音乐《鸟投林》诸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郑板桥说“养鸟不如种树”是绝顶聪明的见识,树是鸟儿的棲息地,有树必有鸟,有鸟必自鸣。听自由自在的鸟儿发出原生态的本音,由你联想,任你发挥,是零消费的精神享受。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曾一度被列为“四害”之一的麻雀都及时得到平反,人们何尝不应该善待同一个世界的生物?何况有音乐天赋的鸟儿?清人梁恭辰撰《北东园笔录》中载有放雀获报的故事:镇江范某,其妻病痨疾濒死,有医者教之曰“用雀百头制药末饵之,又于三七日服其脑,当痊。然一雀不可减也。”范依言聚雀而笼之,妻闻之,嗔曰:“以吾一命残物百命,虽死,决不为也。”开笼放之。未几,病自痊,且得妊,生男。男两肩上各有黑斑如雀形。
  古人撰的故事往往带有迷信色彩,但内涵疾恶扬善的正能量,宁可信之。吾所敬重的六安昭庆寺主持西池禅师在世时,曾将为鸟供食定为寺院的规矩之一:每天斋饭时,开锅的第一铲饭必定送到前院中供鸟雀们享用。这多年的规矩如今仍沿袭不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