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关 注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蓝天”请战汤家汇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3月03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进入方舱前,六安医疗队成员在一起合影,互相加油打气
  刘会学

  当疫情出现曙光时,我才有心情来写一点文字,记录一下在汤家汇镇抗疫工作的点点滴滴。近日消杀作业的路上,桃花已经含苞待放。我们坚信并期待,花开的时候,便可摘下口罩,看漫山红遍,把酒言欢。
  作为一名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全国疫情发生以后,便敏感并时刻关注着疫情发展。我不仅志愿服务于中国最大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公共卫生危机面前,需要时刻听从召唤,需要一群人站出来,挡在疫魔和百姓之间。虽然我也知道,在这场突发的疫情面前有许多未知风险,但职业的本能告诉我,哪怕只要我们付出全部心血,能把疫魔阻拦一点点,也是一种成功!疫情发生后,已经有很多“逆行者”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用默默的坚守感召着我们。我坚信,有伟大的祖国,有这群可敬的人,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战胜疫魔,共克时艰!
  在去汤家汇镇这个金寨全县的重疫区前,我曾有过犹豫,这个犹豫是缘于家人的牵挂和担心,也缘于怕给我带领的同去的队友带来意外或伤害。但作为蓝天救援人,这样的犹豫很短暂。2月14日,还是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前往救援的人员做好疫情不退、队伍不撤、打持久战的准备。原定10个人的团队,因为防疫指挥部对县外市内人员管控需要,到后来符合条件的只有我们5名队员进驻汤家汇镇。
  遵从蓝天人的传统,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一行没有豪情壮行,没有摆拍留念,有的只是队友对我们轻叮细嘱,塞满一装备车的防疫物资,跨过南溪和汤家汇两镇交界的“天桥”,我们深情地回望了一眼大后方。那一刻起,我们觉得,我们和汤家汇镇人民的心已经紧紧贴在一起,我们已经为抗“疫”并肩作战!
  到达汤家汇后,我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经过和镇政府简单的交流沟通和工作对接,我们制订了消杀作业的方案、明确了消杀区域和操作规范后,着手开始试消杀。所谓试消杀,就是对设备运行状态、物资配备进行评估,对消杀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同时对任务进行具体分工。为确保效果,提高效率,我们一行5个人合理分工,设立了前指、任务员、资料员和后勤保障员,每个人都有一份差事,同时都是现场消杀员。就这样,在奔波忙碌中,我们度过了在汤家汇难忘的第一天。
  整体规划好合理区域及路线、备选方案后,选好消毒液、做好配比、选择好消毒方式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剩下的就靠两条腿了。设备运转起来,可以形成7-10米远的药雾,那个场景跟人在腾云驾雾没啥区别。队友开玩笑说,如果不是疫情,我们完全可以拍《西游记》中的天上人间。
  机器一开,声音响彻通街。久居室内的大批民众,立刻会在窗户边、屋顶上出现。我们作业所到之处,许多民众争相拍摄这种场景,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分享着我们的作业视频。殊不知,看似轻松的情景,靠的是体力和持久力。一个背壶盛满水17.5公斤,一台脉冲电动弥雾机近10公斤,平地作业还基本能勉强维持,如果要上楼梯或房间消杀,那就得拼毅力了。我们消杀的部分区域集中在办公场所和酒店等,一般都是4到6层,作业起来挺累人的。5个人中,有两人操作机器,另一人配合药壶上肩卸机、药液和油料补给,再随时替换作业,第4名队友负责开装备车负责物资跟进,同时充当替换人员,第5名女队友负责信息回传和作业记录,兼做影像留存,并作为预备机动替换。
  写下这篇文字,为的是总结经验,今后更好地工作。在汤家汇救援工作中,有两件事情让人难以忘怀。一是镇里给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镇领导对我们前期的付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我们感觉到身上的那片蓝特别耀眼。二是六安蓝天救援队今天派出领导小分队和金寨行动组的弟兄们一道,分别到我们5名队员家里登门携礼慰问,不进门,不喝水,不进餐。我7岁的丫头在队友们到了之后懂事地主动给他们端出小板凳,队友们走后,又偷偷在屋里哭鼻子,她说太想爸爸了。是的,这也是我跟女儿分离最长的一次。特殊时期,来自大后方的慰问,让我们身在疫区的队员备感温暖,也更让我们振奋精神。我们将全力以赴,坚决兑现请战书的那句话:病毒不灭,誓不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