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检察之窗·社会广角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七旬老人圆了遗体捐献梦

雷 威 文/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2月30日    来源:皖西日报



  谢绍友是一位普通农民,也是红军后代,多少年来他把百年之后捐献自己遗体当成一个心愿的故事在乡间广为流传。12月13日,怀着一份敬意的心,笔者驱车四十多分钟,跟随诸佛庵镇石家河村书记方业涛,去探访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谢绍友家住诸佛庵镇石家河村韩冲组,属于里山区,周边人烟稀少。翻过几座山,远远地看见山坳里一栋带院子的两层楼住房,这便是谢绍友的家。走进谢绍友家,院子里东西摆放整齐,地面很干净,谢绍友正陪伴着轮椅上的妻子在晒太阳,一条小黄狗依偎在两老的身边。
  “能救一个是一个,死后火化了,人就没有价值了……”2019年7月,霍山县诸佛庵镇遗体捐献志愿者谢绍友拿到了由六安市红十字会给他颁发的遗体捐献志愿者荣誉证书。
  谢绍友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66岁,和妻子彭邦霞同年,下有两儿一女和一孙女,幼年的他一直在大伯家生活。谢绍友的大伯谢芳(方)仁(人)是一名革命烈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伯谢芳(方)仁(人)当时29岁,在苏家埠战役中壮烈牺牲。没有后人的谢芳(方)仁(人)在家谱中就将谢绍友写在了谢芳(方)仁(人)的名下作为后人。
  自幼受到革命精神熏陶的谢绍友,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大伯是为谁而战、为谁献出了宝贵生命。孕育在革命之家、传承着良好的家风,他也一直继承和发扬着这种精神,时常教育孩子们在社会上不能做坏事,多做好事,哪怕做好事吃点亏也没有什么。
  在群众的眼里,谢绍友是一位老好人。谢绍友的家住在大山里,周围山上的资源十分丰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公益林资金分配的时候,历史遗留问题多、分配任务复杂,谢绍友主动担任起调解员,在他的倡议下,资金分配按照“三定人口”为准,很快化解了分配矛盾。在十多年山场界线划分不清楚的情况下,谢绍友又将自家经营多年的山场,硬是让出十余亩。他说:“肉都给我们吃了,也要留点汤给别人喝呀!”
  早年村里修路、架设供电线路的时候,谢绍友更是走在前、多出资,累计出资达两万余元。在那个时候,两万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他就是这样一位憨厚、老实的人,不善言语表达,但他心里装着别人、想着左邻右舍。
  2011年,谢绍友的老伴彭邦霞患上了帕金森病,一点意识都没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加上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的生产生活全靠谢绍友支撑着。但谢绍友从来没有向村、向政府提出要求索取什么。2014年,石家河村方业涛书记在走访群众的时候,偶然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在做了详细调查后,方业涛在村低保评议会上为谢绍友家提出了低保申请,并为他的妻子彭邦霞办理了低保。
  步入晚年的谢绍友,有些消瘦,一手老茧刻录着他几十年来艰辛朴实的人生年轮。如今,照顾老伴就是谢绍友余生一件主要的事,但在谢绍友的心里始终还想着一件重要的事——做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
  “能救一个是一个,这是我多年的梦想……”这样的初衷,谢绍友是几年前偶尔通过电视和相关媒体知道的。当他看到遗体捐献后,能在医学研究和救助更多的人方面发挥很大作用,慢慢地萌生了捐献遗体的念头。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谢绍友就时刻关注着遗体捐献方面的信息。怎么样才能做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需要什么手续?到哪去办理?这些程序谢绍友还都不知道。2018年腊月,按耐不住的谢绍友找到村书记方业涛,向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遗体捐献,是一件大事,你得和家里的人都说好,都同意了才可以。”方业涛说。2019年春节,谢绍友召集了家庭成员,把自己的想法和家里的人说了一番,没想到全家人都非常支持他这一做法。
  事隔数月,2019年7月,谢绍友怀揣心愿来到县红十字会,将自己的想法和工作人员做了详细说明。当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要做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时,谢绍友说:“我是红军的后代,我要给下辈们做榜样。”工作人员看到谢绍友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民,能有这样高的思想觉悟感到很惊讶,很快为他填写了遗体捐献志愿申请,办理了相关手续,随后走访慰问了谢绍友家,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梦圆了,心踏实了,如今的谢绍友和往常一样,一如既往忙活着家里的生产,细心地照料着患病的妻子。天气好的时候,谢绍友就把妻子推到院子里晒晒太阳,感受一下世界的暖阳。“我是红军的后代,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也想给周围群众看看,大家都应该转变一下观念……”采访中,谢绍友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几句话,话语虽然简短,但看得出他淡名名利,不求来生多精彩,只为今生是红(军)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