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社会视线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儿子,让我陪你再长大一次”

漆 威 邱双陆 文/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2月2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燕子河镇凉亭村,一对老夫妻吕季生、桂启琴,十年如一日细心照顾因车祸引起低智的儿子,以前终日只能躺在床上,现在终于可以站起来了,目前已经可以自己行走,但依然不认识自己的父母,生活无法自理。
  1981年10月出生的吕绍琼,是重庆工商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校期间十分优秀,曾担任中国志愿者、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生会主席、三下乡先进个人等。
突来车祸 断送美好前程
  2010年2月23日晚8点,一个电话传来噩耗,打破了吕季生家幸福和安宁。儿子吕绍琼在江西省抚州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命悬一线,正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从2月23日到4月10日,吕绍琼一直住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历经五次开颅手术,身上插满管子,靠呼吸机度命,人事不醒,医院四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从4月10日到8月16日,吕绍琼住在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神经外科病房,又历经开颅手术三次。虽醒过来,但不认识父母妻子。吕季生夫妇病床前吸痰、抠便、导尿......累得老眼昏花,心乱如麻,同时也病倒在医院,为了搞好陪护,还从亲戚中请了两个人到南昌服待病床上的儿子。
  随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吕绍琼都住在四川成都市华西医院的康复科,由于大脑部分组织坏死、切除,吕绍琼半身不遂,瘫卧在床,不会说话、走路,不知大小便,一切都得亲人的陪护、帮助……自从儿子考入重庆工商大学以来,不论是儿子的学习工作都让邻居羡慕,面对如今情形,吕季生夫妇欲哭无泪。
艰难照料 彰显父母大爱
  老夫妻陪着三十岁的儿子,又从头来了一遍“幼儿教养”。2011年除夕之夜,从未到过城市过春节的一家人,在病房中看着城市夜空中五彩的烟花,再看看病床上儿子无知的傻笑,老两口感觉未来一片茫然。住院的花费已让老两口不堪重负,“只能这样了,只能等待奇迹了!”带着主治专家的这句话,在住了整整一年医院之后,老夫妻俩带着儿子回到了家。
  车祸给儿子还带来癫痫的经常发作。为了方便儿子的生活和就医,吕季生夫妻俩在邻近乡镇的青山医院旁边租了一间房,这里还有亲戚的帮忙照料。
  “爸妈,我要离开了。吕绍琼这样,我看不到希望了!”回家4个多月,25岁的重庆媳妇泪雨湿襟,深明大义的吕季生夫妇知道,儿媳为儿子也做出了巨大牺牲。车祸发生后,已怀身孕的儿媳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给吕家留个后代,可是给丈夫看病的主治医师坚决不同意:“你陪丈夫进里进外做了那么多次X光、CT,光辐射对胎儿肯定有影响。你丈夫都这样了,万一孩子又出问题,你是承受不了的,放弃吧。”看着病床上的儿子,又看看媳妇,吕季生感到特别心痛,代替儿子签字离了婚,真心想让刚过门的媳妇去过正常人的生活,把照顾儿子的任务承担下来。
  近三千个日日夜夜,总是这样度过。晨光初出时,吕老汉在床上为儿子搓揉僵硬的四肢,老妻在河边清洗着三十多岁儿子的屎尿裤及床单;日近正午时,陪着儿子练习起床、穿衣、挪步,从室内到室外,纠正着儿子的发音,从嘴形到吐字;日刚偏西时,擦拭儿子的身子,又是一堆脏衣服,河边的洗涤,灶边的忙碌;天黑入定时,为儿子搓揉僵硬的身体;深夜五更时,为三十多岁的儿子接屎把尿。没有一个定时,儿子一犯病,就得急忙奔走在医院和出租屋之间的小路上,无论是刮风、下雨......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半的精心呵护,吕绍琼终于站起来了,尽管还不能自理,可这毕竟是个奇迹,面对儿子,老两口相拥喜极而泣。
社会帮扶 重燃生活希望
  在照顾儿子的10年中,经济上的短缺,是吕季生老夫妇的最大难处,收入无着,生活费增加,让这个特别不幸的家庭在艰难中前行。他们租住房子的房东是青山医院的王医生,当看到他家的状况后,安慰他们说,房子你们住,房租就不要给了。县乡医院会诊的医生,考虑到老吕的儿子不能动,都是上门治疗。吕季生所在村为他家申请了低保。沐浴着党的惠民新风,村里又为老吕家入股了光伏发电。县直帮扶他家的教育局干部,为他送来了生产帮扶资金。“生活再困难,有党和政府的帮助,俺也要过好今后的日子。目前缺少劳力,只能发展一些种植项目,能挣点就自己挣点,不想给亲戚和政府添更多的麻烦。”吕季生说道。
  如今吕季生已经69岁,老伴64岁,且身体很差,病残儿子也已38岁。2017年村里搞扶贫移民搬迁,家里得到近10万元的搬迁补助,目前已入住新房。谈及未来,吕季生感慨道:“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和老伴必须尽父母的责任,累是累点,只要儿子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30年后,让我们老两口陪儿子再长大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