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想起父亲
皖西日报
作者:韦国华
新闻 时间:2019年11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韦国华
父亲去世已3年了。在我心中,好像父亲并没有离开人世,而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我们时刻在等候着他回来。我常在梦中见到他,听他说话。 我几岁的时候,常发烧,吃了药也退不掉。大概在我10岁,我又生了病,大队医疗室那位老中医怎么都治不好我的病。没有办法,母亲就请我七伯,将我从老家乡下背到在县城的黄阿姨家。黄阿姨是我母亲最好的朋友。母亲知道在县城工作的父亲事情多,又不会照顾小孩子,便将我托付给黄阿姨。在黄阿姨家,我得到她和毛叔叔的细心照料,带我去医院打针、吃药,果然我渐渐好了。父亲虽然忙,却能隔一天或两天去看我。 一天下午,我一人在黄阿姨家,躺在床上睡觉。父亲又来看我了。我闭着眼睛,装着睡着了。父亲走到床边,摸了摸我的脸和额头,好像觉得我没啥问题。他便打开一只大布包,取出几十枝兰草花,花的香味立即填满卧室。又见父亲找来一只罐子,在罐子里装上水,把那几十枝兰草花养在罐子里,放在床头附近的桌子上。听父亲走出大门、关门的响声后,我立即翻身下床,扒在桌子上,闻每一枝兰草花的香味。我发现,那兰草花上还有很多水珠,说明父亲是在雨中从乡下工作回来时,顺便在路边的山梁上为我采摘的。 我们家从县城搬回老家农村前,住在史河边,史河里一年四季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河水,水里有很多鱼儿。我们小孩儿逮不了大鱼,逮小鱼却很内行。我常拿一只饭筲箕浸在水中,就有几条小鱼好奇地游进来,我双手朝上一端,水漏掉了,只剩小鱼儿在筲箕里紧张地跳跃。我把自己捉小鱼的秘方告诉了父亲,且让父亲跟我一块儿去抓小鱼,父亲便把我的请求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拿着饭筲箕跟着我走到史河边。我便指导他如何抓小鱼。我一抓就是一、两条,父亲总是抓不着。他还自作主张,在筲箕旁边撒一些豆腐渣,以为小鱼会来吃,想乘机舀住它们,但还是一无所获。因为父亲不懂得,那些小鱼并不是冲着吃的东西来的,而是怀着一种好奇心才误入我的饭筲箕里的。 我们家在乡下时,在县城工作的父亲会时常回家看望我们。父亲不怎么会做饭。记不清那天是什么原因,母亲在生产队里干活迟迟没有放工回家来。眼看快要到吃晚饭的时候了,父亲决定亲自为我们做饭。他在烧木柴的大锅里煮了米饭。他去我家附近的水田里,拔了一些野芹菜,洗净,切好,再把带回来的一点肉切成又胖又短的肉丝,然后与野芹菜一齐放到锅里炒。哪知那野芹菜炒出的肉丝很不鲜亮,发黑,味道也是怪怪的,与母亲炒的菜真是无法相比。 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回到老家农村后,我会经常到县城父亲处给家中办点事情,或买点米油,或取点钱回家用。要是当天赶不回家,就跟父亲睡。父亲打呼噜,对门县文工团团长王叔叔要是出差没回来,父亲就叫我去他的房间睡觉。我父亲那时是文工团书记。王团长房间很有文化味,墙上挂着四张行书条幅;书柜里有很多书,我于是就翻看那些书。讲到书,我想起那年高考复习的时候,父亲一有空就去新华书店给我买书,代数啊,几何啊,物理啊,一买就是好多本,都带到乡下给我复习用。我刚工作时,在农村当老师。父亲听母亲说我在收音机里学英语和日语,不知他又从哪里弄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陈琳主编的教材。 父亲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不过从未打骂过我,甚至从来也没有厉声地斥责过我,常对我讲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让我懂得很多道理,让我清楚是非观念,当我做错事时,他会轻声慢语地告诉我哪里错了,以后不能再这样做。父亲为我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亲一生很清贫,因此,在物质上父亲没有留给我们的,但他的做人低调、为人厚道、尽职尽责、奉公守法、爱国情怀和百姓情结,却是一笔丰富的遗产留给了我们这些儿女,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得正,也能走得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