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经济视点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精准扶贫搭上“电商快车”

本报记者 宋金婷\文 袁 洁\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1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国辉吊瓜产业园吸引观光游客体验。
编者按
  农村的电商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发展互联网电商模式已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技能。2019年扶贫的关键年,作为产业扶贫的电商扶贫迎来更多的政策或扶持。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式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而目前,京东、阿里、拼多多、苏宁等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加入电商扶贫,覆盖了多个贫困地区,实现的产值更是不计其数。

  全民购物节双“十一”刚过,叶集区姚李镇合兴村就业扶贫驿站里80后小伙王维不停地忙碌着,他正在线上查看村里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刚刚过去的这个双‘十一’,我们的土特产线上销售也很火热。”
  “今年我种了15亩板栗南瓜,收获了18000斤小南瓜,在电商卖了50000多元呢。”去年,合兴村贫困户杨远洋在驻村扶贫工作干部的帮扶下,购买小南瓜种苗,种植口感糯甜的板栗小南瓜。前不久小南瓜丰收,在合兴村电商网点,通过电商他将种植的15亩小南瓜顺利销售,增收50000多元。自己辛勤劳动,电商来助力,种出农产品不愁销路,产业发展搭上“快车”,杨远洋心里有了底气,他决心要让“输血”变为自身“造血”,利用有限的资金,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去年7月,徐志红、王维等四位80后小伙返乡创业成立安徽鼎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于今年3月确定成立合兴村电商部,开展农产品信息收集梳理上行下行工作,帮助解决贫困户、农户产品销售难问题。目前上行各店铺产品20多种,有合兴小南瓜、悦耘稻虾米、平岗鲜桃、散养土鸡、土鸡蛋、皖西大白鹅等农产品,上行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截至10月底,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达到26万多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农村电商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和重点目标也备受关注。叶集区精准梳理、分类管理,电商网点按照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分类悬挂“便民服务网点”与“综合服务网点”。76个行政村挂牌建立68个电商网点(包含6个综合服务网点与62个便民网点),19个贫困村都设置了电商网点(包括5个综合服务网点与14个便民网点)。所有网点标牌齐全,职责牌上墙,设施完善,站长具备基本便民服务操作技能,综合服务网点数量稳中有升,具备稳定的上行服务能力,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具备较好成效。
  强化指导、培训提升。对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大学生村官、电商网点负责人等开展培训,指导网点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开展农产品网销,深化电商主体对电商作用、多样性认识,拓宽经营思路,营造电商氛围。叶集区继三月份、六月份电商培训之后,分别于八月份和十月份又开展了两期培训,培训153人次。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努力创新培训模式,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学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不断增加实操培训的课程比例,电商理论知识培训结合实地考察学习,参观合肥农交会,努力调动学员学习兴趣,竭力把电商培训做实、做好,提升培训成效。
  排查梳理、模式推广。为帮助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题,推动建设叶集京东扶贫馆与叶集京东特产馆,梳理叶集区农特产品信息建立台账,摸排适销农产品,对接网络店铺,上架农特产品信息。积极组织动员电商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或网点对接,建立合作关系,切实推动“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等电商扶贫模式取得成效。安徽彭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在拼多多、淘宝等各大主流电商平台注册店铺,吸纳客户群体并将其引流到果岭汇微信小程序上,积累忠实粉丝客户,收购附近桃园、梨园基地的农户水果以果岭汇品牌在小程序上销售,现累计销售额达872万元,已远超去年全年网销额。由安徽鼎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合兴村电商网点,从今年4月份开展电商销售以来,在淘宝、易企秀、拼多多、微店多个平台开设店铺,收集整理上架贫困户及基地农产品十余种,电商从零做到月销额达9万多元。
  在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基础上,叶集区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了《六安市叶集区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程奖补办法(2019-2020年)》及《叶集区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程奖补资金申报工作细则》文件,重点在运营商培育盘活综合网点、农产品上行物流、电商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电商企业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等方面予以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