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赌
皖西日报
作者:季传军
新闻 时间:2019年11月13日 来源:皖西日报
季传军
小光小时候有个外号,叫“讨人嫌”,是喜欢给小孩起外号的表叔赐的。那天,表叔正坐在小光二叔家的竹椅上吃糖馍,小光从外面跑过来,冷不丁从表叔手中抢来半块糖馍,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吃了起来,把他表叔脸都气白了,骂了一句,小王八蛋,没家规! 小光人长得比较丑,凹脸、削肩、瘦小枯干,脸上还有不少坑坑洼洼的麻点。颜值差倒也罢了,由于家贫,又不讲卫生,头发像鸡窝,手像鸡爪,衣服破破烂烂,远远看去,跟一个小叫花差不多。这还不算,他还不懂礼貌,喜欢跟大人对嘴(反驳),大人说他一句,他往往回人两句。最后,大人摇摇头,自言自语地道,这真是个没人管的野孩子,长大了不会有出息。 不仅外人不看好小光,家人和亲戚也挺讨厌他。小光的父亲经常训斥他,说,你笨手笨脚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说话还这么冲,将来怎么得了!有一次在小光姥姥家,和他亲大舅对嘴,他大舅气愤地说,某某就是你的镜子,你等着将来打光棍吧。小光大舅嘴里的某某,是当地有名的二流子,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偷鸡摸狗,三十岁还打光棍。那时候,农村打光棍的人很多。 可以说,在小光的童年时代,由于父母忙,又没有文化,加上家里孩子多,负担重,小光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态,没有人真正关心他。 上小学后,小光和村里的孩子每天背着破书包,一起上学、放学,一路上打打闹闹。回家帮大人干些打猪草、喂猪、喂鸡、放鹅、捡粪等简单的家务活,倒也自由自在。 村里有个民兵营长,算起来是小光远房的大舅,原先住在小光家隔壁,结婚后搬走了。只有他对小光另眼相待。每次遇到小光,都要关心他的学习情况,看到小光在外面疯玩,就呵斥他赶快回家做作业。小光也很听这个大舅的话。大舅常常当着小光父母的面说,你家小光很聪明,他现在还小,不懂事,你们好好供养他读书,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光母亲听了苦笑一声,说道,真有出息倒是烧高香了,将来不打光棍,能娶个媳妇就不错了。 大舅对小光的关心,主要是在学习上。大舅是村干部,与小学、中学的老师都很熟。小光上小学时,他常常问老师小光的学习成绩。一开始,老师说,“一般”“还跟得上”,后来,变成“还好”“不错”,最后,变成“很好”。他常常把老师反馈的信息告诉小光和他的父母,听后,小光学习越来越用心,父母的脸上越来越多出笑模样。 小光考上初中后,大舅也当上了村长,还一如既往关心小光的学习,早晚路过小光家,都要拐进去看看小光,了解学习情况,说几句勉励的话。 小光初中毕业,没有考上中专学校,大舅知悉后,大中午不顾炎热,骑着破自行车,专程来到小光家,鼓励小光复读。说他到学校打听了,校长说小光的学习成绩,在应届生中很优秀,复读一年肯定能考上中专学校。本来,小光的父亲准备让小光学一门手艺,托熟人找了一个师傅,跟他学木工活,小光自己也同意了。大舅那天苦口婆心做了半天工作,终于说服了小光的父母。小光记得很清楚,大舅临走时,仰天长长舒了一口气,拍拍小光的肩膀说,外甥呀,好好复读吧,为你爸你妈争口气,也为大舅争口气。 和往年一样,远在外地工作的小光,今年回乡探亲时,又提一箱酒去看望大舅。大舅喜欢喝酒。 大舅刚添了二孙子。那晚很高兴,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拿手菜,还特地拿出两瓶陈年老酒,四个人边喝边聊,一会两瓶酒就喝个底朝天。大舅脸喝得像紫猪肝,不时地在笑,说话舌头也大了。兴奋之余,道出了几十年前的秘密。 在小光小的时候,一天,大舅遇到村里几个年轻人在一起扯闲篇,对村里每个小孩评头论足。说到小光时,几个人都摇头,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熊孩子狗都不待见,将来肯定没出息,甚至有人还说,小光将来不打光棍,你们把我的眼抠掉。大舅听后,微微一笑,说,小孩的可塑性很大。小光才多大呀,七八岁,你们就这么看扁他!我看他将来有出息。这时,有人呼地站了起来,高声对大舅说,你敢不敢跟我打赌?大舅也不甘示弱,说,赌就赌,我看好小光有出息。那人说,你们大家作证,我跟营长赌两包“东海”烟,我赌他没出息,打光棍。 小光听后,方如梦初醒,难怪小时候大舅经常关心自己的学习,因为学习是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想到这,小光眼睛湿润了。 稍停,小光问大舅,当年那个和你打赌的人是谁? 大舅摆摆手,醉眼朦胧地说,当时,我只是随便一说,至于和谁打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忘了。小光听后,隐隐约约知道和他打赌的人了。 小光又问道,这么说,你赢的烟没有兑现? 大舅听后,呵呵一笑,然后,用手指着地上的那箱酒,对小光说,怎么没有兑现?你早就帮他兑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