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健康园地·社会广角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乡村美景入画来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1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徐良炬

  一条条蜿蜒入户干净整洁的道路,道路两旁新种下的格桑花格外鲜艳,远处树木青翠欲滴,村民庭院花香四溢……走进金安区中店乡村,一幅美丽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这是中店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
  在杨公庙村,清扫干净的村道上,每隔一段就摆放着一个定制的密闭式垃圾桶。“几户共用1个垃圾桶,村里的垃圾车循环收取,运送到村里的垃圾深埋桶里;村里还成立了村级环卫队,每天一大早,各村的保洁员们就会按点上班,打扫卫生,并将收集的垃圾集中到村里的垃圾箱;乡里新采购的专用大型钩臂垃圾车,会定期将深埋桶里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村党支部书记李千华介绍说。
  目前,该乡逐步形成了“一中心、17站、若干点”的乡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网络。环卫工作负责人介绍:“一中心是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调度中心,17站是垃圾深埋桶设施点位,若干点是指群众家门口的垃圾桶。”中店乡采用“户集中、村收集、乡转运、上级处理”模式,打破各村行政区域限制,建成覆盖全乡范围、工作机制完善、清运处理效率高的工作体系。据悉,该乡目前共投入159万元采购垃圾深埋桶,代替现有路边垃圾池。同时投入168.4万元采购吊装垃圾车一辆、电动三轮环卫车20辆、加油三轮环卫垃圾车23辆,与垃圾深埋桶设施配套使用,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投入资金47.7万元为全乡12个村重新配置垃圾桶3000个。年投入68万余元,招标物业公司,实行市场化管理;乡每年支付各村保洁员工资49万元,并投资1.24万元对乡现有46名环卫工人及16辆环卫三轮车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改进作业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建立了“双月一考核、一年一总评”的督查考核机制,每两个月对各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进行考核。采取“挂牌销号”办法,下达限期整改意见书。实行群管理,建立环卫微信工作群,对垃圾卫生加强巡查,将发现的垃圾位置、图片实时上传,限时处置。
  白色的瓷砖地板和墙体,洗衣粉、沐浴露等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这是58岁老周家的厕所,在这约4平方米的厕所里,老周正在冲洗地面和墙体。以前他家的露天旱厕建在院子里,几块木板搭起一个架子,再用几块木板围起来,夏天蚊蝇乱飞,冬天寒风凛冽。经过改造,屋外安装了化粪池,冲水式马桶安装在家里,如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政府补贴了1630元,我一分钱没花。现在住在城里的孩子们也愿意回来了。”老周高兴地说。
  “用上冲水式厕所,没有了蚊蝇,干净卫生。”谈起旱厕改造工程,中店乡椿树岗村不少村民幸福感很强。截至目前,全乡已有1666余户家庭告别传统旧式旱厕,用上洁净卫生的无害化厕所。
  减少污染、改善水质,不光要靠“厕所革命”,还需加大对生活污水处理力度。中店乡按照“能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原则,合理选择纳入污水管网和就近分散处理方式,在集镇、安置小区等人口相对聚集区域、水库及水源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区域,建设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农户生活污水。此外,在村庄周边,还建设了人工湿地,较好地解决了生活污水污染问题。人工湿地采取生物处理和生态过滤处理等先进技术,农户的生活、厕所污水经此净化处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水源排放标准,大部分经处理的污水可以用于灌溉农用地。
  “干部都动起来了,我们也坐不住了!”张庵村民老叶说,“大伙一连几天整理房前屋后的环境,把农具、柴草、杂物归顺,把散养的鸡鸭归进栏里,还在院坝周边和道路两旁栽上花草。”张庵村党支部李书记介绍,开展最美院落评选,村民们都踊跃报名、积极参与,把家门口打扮的漂漂亮亮。从“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自觉行动让乡村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