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教育苑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基层教育减负从督查“瘦身”开始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11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查组赴6省(区)进行实地督查。相比去年,今年的考核指标精简73%,督查点减少75%,督查频次也从1年一轮缩减为5年一轮。之前,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前段时间,湖南省一名农村女教师发文吐槽形式主义检查,引发广泛关注。不可否认,严格的教育督查确实会发现基层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各种督查、检查过于频繁地进校园、进课堂,以及越来越细密的考核评价指标,也给基层教育带来很大困扰。一线教师不得不承担各种非教学工作,不仅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还会滋生各种形式主义。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各地各部门都在落实减负措施,教育部门也不例外。此次教育督查精简力度如此之大,既是瞄准现实痛点、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是对基层一线教师呼声的积极有效回应。下一步,相关部门更应树立强烈的教育减负意识,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减负措施落实,还教师们“一张安静的书桌”。
  建立督导清单,夯实“防火墙”。中小学校督导检查项目中既有教育类督导检查,又有其他部门组织的非教育类检查,诸如文明创建、综合治理、卫生防疫、网络宣传等等。基层教育减负,首先必须加强各类督导检查的统筹管理,建立完善督导清单与审核机制,尽可能地压缩非教育类督导检查。即使进入清单的也应由教育部门统筹组织实施,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将不合理、不必要的督查检查拒之门外。
  变革督导方式,发现真问题。督导检查减频减次不是简单“瘦身”,更应积极推行“四不两直”的督导检查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既发现真实问题,又不额外增加学校负担。当然,变革督导方式,需要督导人员有更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不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被迎检花架子迷惑,不存私心捞好处,而是以专业经验去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强化指导。
  基层教育减负,从督导检查“瘦身”开始。各级政府都应该进一步明确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增强服务意识,及时转变观念,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真正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潜心治校办学,让教师安静踏实地上课教书。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