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相关链接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19年10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三大件”的演变史 大学生们更新换代的“入学装备”,就像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让我们将时针回拨,看看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甚至五十年前,大学新生们开学,都带了些什么? 6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换洗衣服、大个的饭碗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可算是凤毛麟角,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减轻了负担。国家包办了很多装备,入学时学生们基本上都是轻装上阵,学习需要的一支钢笔,生活需要的换洗衣物几乎就是全部的行李。 70年代 入学装备:脸盆、被褥、搪瓷缸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刚刚恢复。新生常规入学品大多是雪花膏、暖壶、被褥和鸡蛋,手表则是极少数同学才戴得起的奢侈品。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16元,是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分级发放的。虽然物质匮乏,但幸福度很高,大学没有学费,且包分配。 80年代 入学装备:钢笔、收音机、手表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改善,收音机也流行了起来,爱时髦的同学手腕上基本上都会戴一块表。但由于当时通讯设备仍不发达,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往来,所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 90年代 入学装备: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 见证了数码的更新换代。大学生们带的常规物品是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奢侈品是大哥大、BP机。从免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上学就有“铁饭碗”成为历史。 21世纪 入学装备:手机、笔记本电脑、单反相机等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的经济水平迅速增长,电子产品逐渐普及。从早几年的黑白屏手机、MP3、电子词典、台式电脑等到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再到这两年的iphone、ipad、单反相机等,学生们在“三大件”上的花费越来越多。 (根据网络内容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