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田畴沃野涌生机
——我市助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工作侧记本报记者 程传军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19年10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金秋时节,裕安区石婆店镇利民茶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里,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合作社理事长汤志军和妻子正在组织职业农民分批次进行培训。目前,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利民茶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50多户,主要从事茶机操作维修、炒茶技术操作、茶园田间管理等技能培训,现已带动周边200多户群众发展特色茶产业。 近年来,我市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着力点,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纽带作用,实现小农户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骨干力量。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13355家,拥有国家级示范社40家、省级示范社72家、市级示范社300家、县级示范社1000余家;土地入股合作社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42家;家庭农场1296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30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正在成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加大扶持强服务。我市把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既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又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我市在每年农业农村工作会上都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土地流转等先进县区进行表彰,并表彰种粮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4个十佳。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健康发展。自2013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市政府还相继出台了推动土地流转、培育家庭农场等文件,从政策、资金、项目上扶持合作社发展。2009年以来,已对3890个规模经营主体,累计打卡发放土地流转奖补资金9980万元。 加强培训重宣传。为扩大合作社、家庭农场影响力,引导主体规范化发展,我市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去年组织3家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参加第一届“华安杯”安徽省“十佳农民合作社”、“十佳农场主”评选活动,舒城兰花合作社名列第三。全市各地借助新型农民培训平台,广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领办人、管理人员及成员开展培训,累计培训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0多万人次。 培育典型促规范。大力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层层培育典型,树立标杆,市里每年评选50个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质量安全高、民主管理好、品牌效应高的市级示范社和6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结合贯彻落实农业部等9部委《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市、县两级狠抓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指导合作社建立完善全体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盈余分配制度。 加强创新拓市场。我市积极开展了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入股合作、内部信用合作等试点。金安区、霍山县成功争取省财政1100万元融资风险补偿试点资金,通过与县域银行担保机构开展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1年期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最高贷款额可达50万元。金寨县作为全省6个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之一,以土地经营权证为抵押,共发放了4笔贷款共1300万元。同时,市政府积极组织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加合肥、上海及北京三大农展。近4年,全市共有150多家合作社500多个品种参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