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社会视线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老月饼”,传承中秋老味道

丁文新 文/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19年09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这几天,赵金枝带着儿子媳妇忙得脚不沾地,中秋佳节临近,月饼上市,自己的这门老手艺再次吃香起来。
  今年72岁的赵金枝住在舒城县晓天老街,丈夫程从存原先是供销社职工。当时,供销系统红火的时候,赵金枝在供销社下设的糖坊干过几年临时工,因此学会了各种糕点的制作技术,包括月饼。单位解体后,赵金枝凭着这门手艺,自立门户,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到现在,将近30年了,程记月饼和绿豆糕已成为晓天镇人人皆知的牌子,一到端午和中秋,迎来送往的当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程记。
  虽然时代进步了,但程记一直保留着传统的制作方法,自制的土炉,沿袭至今的木柴烘烤,被岁月打磨得油光滑亮的模板等工具,昭示着这份手艺的传统和悠久。正因如此,程记月饼才以正宗的乡土味道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青睐,街道上大小商店的月饼无一不是程记专供。如不提前预约,好多慕名而来的客户都遗憾地空手而归。
  赵金枝说,多少年前,市场刚刚开始繁荣,商店里各类食品糕点应有尽有,月饼行情不太看好。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对原汁原味的东西愈发珍视和怀念,传统的手工月饼开始走俏。今年中秋节前十几天,赵金枝不得不请了一班人加班加点生产。
  欣慰的是,赵金枝的大儿子程松、王金莲夫妇认上了这门手艺,从三年前就基本接手了这份传家之宝。虽然两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活计,但中秋节前一个多月,两口子则静下心来,一门心思精心打造这份美味。
  “一个中秋,出手的大小月饼约上万个,主要是忙不过来。”今年50岁的程松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已经着手对身边300多年的老街进行修复,一家人就可以把这几间老房子改建成像模像样的生产作坊,自家的这份手艺就可以更好地发扬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