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儿圆
皖西日报
作者:刘家宝
新闻 时间:2019年09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刘家宝
那是四年前的中秋之夜了。 那晚的月亮饱满、圆润、皎洁,静静地绽放在湛蓝的天宇中,如水的银辉泻向人间,流淌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上。 最后一节晚自习,我提前将全班56名学生带到操场中央。大家团坐一圈,将我围成了圆心。 那种场合,自然少不了月饼。 月饼是我下午专程上街买回来的。小城有一家特别有名的月饼作坊,现场配料、现场烘制、现场出售,门前排着长长的队,香味飘溢到好几条街。他们生产的有豆沙月饼、蛋黄月饼、五仁月饼、火腿月饼四种,为了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吃上每一种口味的月饼,我购买的量就比较大,这也就遭到后面排队者的诸多抱怨。但当我说明情况之后,便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他们还纷纷赞赏道:“有你这样的老师,家长肯定都非常放心。” 也还别说,他们真说对了。这么多年来,我在工作中就是一直在努力做到“让家长放心”。的确,我的学生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留守孩子”,他们也大多都是第一次离家住校,投奔到我们这所寄宿制学校来的。而我,几乎是全天候地陪护着他们,除了尽到教师的职责外,个人认为,还操了不少本该家长们操的心。 怎能忘记,入校军训,炎炎赤日下,我协助教官为同学们纠正军姿,扯开嗓子与他们一同拉练军歌,而不愿躲到办公室里独享清凉,甚至到稍微阴凉一点的地方远远望着他们都觉得不好意思。休息时,我为他们递上纸巾,送去矿泉水,和他们说笑聊天,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晚训结束,我轮转于几个寝室,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为他们解决初次住校的困难。记得当时有个男生特别想家,情绪低落,我就一直陪他聊天,还安排同寝室的同学与他一起活动,分散他的注意力。 怎能忘记,每个曦光初现的清晨,我带着班上的同学在操场晨跑,整齐的步伐铿锵有力,嘹亮的口号盘旋回荡。然后是回到教室,精力充沛地放声诵读。每个深夜,待学生晚自习结束到宿舍就寝后,我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向家的方向。每次到家,家人大都已在梦乡。一次,对门的邻居问妻子:“你家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每天走这么早,回来这么迟?” 怎能忘记,那深夜的惊魂电话。那一次,已是午夜时分,我刚刚睡下又被电话惊起,班上有位女生头疼呕吐,四肢瘫软,把同宿舍的同学吓得不轻。我边拨打“120”边急火火地赶往学校,然后将学生送到了医院。CT检查排出险情,药物治疗静静观察,直到症状缓解已近凌晨三点,将学生送回学校之后看看表,离新的一天的工作已没有多长时间。等到第二天的中午,学生家长才知道情况,打来感谢的电话。 怎能忘记,高二时班里更换物理老师引发的那场风波。我们班之前的物理老师是一个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帅小伙,他和学生的关系特别融洽,无话不说,并且他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课堂上往往是笑声一片,学生觉得和他一起学习轻松愉快。而他中途调走,新换的陈老师是位中年教师,性情较为古板,不苟言笑,过多地看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考试成绩。因为两位老师的反差太大,学生一时适应不了。那段时间,我们班的物理课堂没了欢声笑语,学生大都耷拉着脑袋心不在焉地听着课,对陈老师讲的内容基本上是只听而不去做任何回应,课堂上的空气有时跟凝固了一样,沉闷、压抑。很快,物理测试,全班同学的成绩都出现了较大幅度地下滑。那段时间,我急得直挠头,经常是坐卧不宁,感觉自己处在极度焦灼的状态。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拉近了学生与陈老师的距离,使我们班的物理学习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 怎能忘记,家长会前,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班上每一个孩子的风采,我多方收集资料和图片,连夜制成幻灯片,直熬到通宵不眠。 怎能忘记,篮球赛场边,我带着全班同学为我们班的队员鼓劲加油,我还为队员们擦拭汗水,整理衣衫。 怎能忘记,每一个节日到来,我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温馨互动…… 是啊,学生一年中在校时间最长,在校期间与我相伴的时间又最长,那一桩桩、一幕幕,早已成为我心灵上的刻痕,又怎能忘却呢? 那个中秋夜,大家吃着月饼赏着月,说着笑着,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近一个小时。我告诉大家:这是我们高中阶段最后一个中秋夜了,大家对着月亮,许下心愿,然后每人给家长打一个团圆电话。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结束时当我站起身准备带大家回宿舍时,56名同学竟自发地排好了队,每人给了我一个温情的拥抱。当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心里暗暗地说:值了,值了,我所有的辛苦、所有的付出都值了,这个拥抱就是他们赠送给我的最好的回报。 那天夜里,我回到家中,妻子和女儿已经酣睡,家里静悄悄的。我没能陪她们欢度团圆节,但我不后悔,因为我的心中装着一轮最大最圆的月亮。这轮明月,于我而言,足以光耀过去,秉照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