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时 事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破局“卡脖子”聚力“新赛道”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9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上接一版)
  但数字背后,仍有隐忧,大院大所合作平台数量少,省级创新平台占比偏低,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破解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的问题?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章文表示,将重点强化科技成果捕捉与转化,通过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深化高校对接及驻外招才引智推动成果落地。加快中试基地建设,对接合肥“科大硅谷、安徽创新馆”等平台资源,为企业提供验证和中试服务。积极拓展创新应用场景,优先支持本土企业产品应用。深化与合肥、上海科创资源对接,让每一朵“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攻坚之策:为研发突破注入“金融血液”
  在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安屹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静悄悄地做一件“大事”——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胶带和薄膜,打破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
  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滕超坦言:“我们不仅要做产品,更要做平台型技术。”这句话的背后,是一家年轻企业面对高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时的清醒与坚持。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国内企业大多停留在中低端制造,缺乏核心工艺。屹珹新材料迎难而上,开展从材料、设备、配方到工艺的全链条自主研发,目前已授权专利50多个。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巨大的资金压力。正当企业为研发投入发愁时,“研发保”解了燃眉之急。
  金融活水灌溉,创新成果加速涌现。目前,屹珹新材料已研发出宽度仅0.8毫米、却能为窄边框手机后盖提供长期可靠粘接的易拉胶带,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令人振奋的是,企业研发的铸造级PVC膜,让其成为全球第五个、国内唯一一个实现该产品量产的企业。
  “‘研发保’不是简单给钱,而是给了我们坚持创新的勇气。”滕超说,唯有通过持续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话语权。当前,我市在科技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如何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
  创新永无终点,唯有奔赴下一场征程。我市将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和完善金融服务,与企业共同成长。依托省级“政产学研金服用”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制度性成本;建立稳定科技投入机制,推动市级科创母基金运营,支持县区设立种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项目;构建综合服务平台,推广“研发保”“成果保”等产品,支持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让更多企业敢研发、能转化、快成长。
  从企业主体到平台载体,从金融支持到政策保障,六安正以系统性思维破解难题。放眼未来,科技创新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正如一位科技工作者所说:“创新没有捷径,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抵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