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与顺产产后伤口护理
皖西日报
作者:陈文肇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产妇都会面临伤口护理的问题。顺产的伤口多集中在会阴部,而剖宫产则是腹部的手术切口,两者的位置、大小和恢复特点不同,护理方式也存在差异。科学的伤口护理能减少感染风险,促进愈合,让产妇更快恢复健康。了解两种分娩方式的伤口护理要点,对产后康复至关重要。 伤口特点:位置与恢复节奏不同 剖宫产和顺产的伤口在形成原因、位置和愈合过程上有明显区别,这是护理差异的基础。 顺产伤口:顺产时可能会出现会阴撕裂,或为了避免严重撕裂而进行会阴切开,伤口位于会阴部,通常较小且较浅。由于会阴部血液循环丰富,伤口愈合相对较快,但此处容易受到尿液、粪便等分泌物的污染,需要特别注意清洁。 剖宫产伤口:剖宫产是通过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伤口包括腹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子宫的切口,相对较深、较大。腹部伤口表面愈合需要一定时间,而子宫切口的完全恢复则需要更长时间,且腹部伤口位于身体躯干,活动时容易受到牵拉,影响愈合。 清洁护理:方式与重点有区别 保持伤口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两种伤口的清洁方式需根据其位置和特点调整。 顺产伤口清洁:每次排便或排尿后,需用温水从前向后冲洗会阴部,避免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到伤口处;冲洗后用干净的毛巾或无菌纱布轻轻蘸干,保持伤口干燥,不要用力擦拭;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消毒溶液或专用冲洗液,减少感染风险;勤换卫生垫,选择透气性好的产品,避免伤口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剖宫产伤口清洁:术后伤口会覆盖无菌敷料,未拆线或敷料未拆除前,保持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拆除敷料后,可用温水轻轻擦拭伤口及周围皮肤,不要用力揉搓;洗澡时选择淋浴,避免盆浴,防止污水进入伤口;洗完后用干净毛巾吸干伤口表面水分,观察伤口是否有渗液、红肿。 疼痛管理:应对方式各有侧重 产后伤口疼痛是常见现象,缓解疼痛的方法需根据伤口类型选择。 顺产伤口疼痛:会阴部伤口疼痛在坐、排便或行走时可能加重,可采取侧卧位休息,减少对伤口的压迫;坐下时在臀部垫一个柔软的垫子,减轻压力;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防止伤口裂开。 剖宫产伤口疼痛:腹部伤口疼痛较为明显,尤其是在翻身、咳嗽或活动时。术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轻轻按住伤口两侧,减少牵拉引起的疼痛;卧床时可在腰后或膝下垫软枕,保持舒适体位,减轻腹部张力。 活动与休息:把握尺度很重要 适当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但两种伤口对活动的耐受度不同,需注意分寸。 顺产产妇活动:产后可尽早下床轻微活动,如在室内缓慢行走,有助于促进恶露排出和肠道功能恢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防止会阴部肿胀;活动时动作轻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剖宫产产妇活动:术后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量,初期可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预防血栓形成;伤口疼痛缓解后再尝试下床站立、缓慢行走,避免过早剧烈活动导致伤口牵拉;起身或躺下时,用手支撑身体,避免腹部用力过猛。 饮食调理:助力伤口愈合 虽然伤口类型不同,但合理饮食能为伤口愈合提供营养支持,只是在细节上略有差异。 共同原则:产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鸡蛋、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伤口组织修复;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导致伤口受压。 不同之处:对于顺产产妇,若会阴部伤口疼痛影响进食,可先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对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需待肠道功能恢复(如排气)后再进食,初期从流质食物开始,逐步添加固体食物,避免过早食用产气食物(如豆类、甜食),防止腹胀影响伤口。 总之,剖宫产和顺产的产后伤口护理,虽因伤口特点不同而各有侧重,但核心都是保持清洁、预防感染、促进愈合。顺产产妇需重点关注会阴部的清洁和减压,剖宫产产妇则要注意腹部伤口的保护和循序渐进活动。无论哪种方式,产妇都要密切观察伤口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记住,科学护理是伤口顺利恢复的关键,也是产妇回归健康生活的重要一步。 (六安市人民医院产科 陈文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