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驿站:留守儿童的心灵栖息地
皖西日报
作者:罗来慧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28日 来源:皖西日报
罗来慧
衡山镇西大街社区整合8家单位资源开展关爱服务;但家庙镇打造“1+1+1+N”服务队伍,实现留守儿童走访全覆盖;佛子岭镇设立“儿童议事会”,培养儿童参与能力;单龙寺镇“爱心妈妈”团队填补情感空缺…… 在位于大别山区的霍山县,11个“阳光驿站”扎根乡间,温暖守护留守儿童。该项目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以“党建引领、资源整合、精准服务、文化浸润”为核心,构建全县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6月,站点累计开展活动350余场次,服务儿童及家庭超1.2万人次,被誉为关爱乡村儿童的“霍山模式”。 该县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机制,多元共治,构建了“党委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格局。“全县共培育43支志愿服务队,吸纳了300余名志愿者。”该县妇联主席吴义云介绍说。 霍山县各乡镇资源整合,集约共享,推动“空间、服务、力量”聚合增效。黑石渡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多功能中心;上土市镇陡沙河村将驿站嵌入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功能分区。“专业力量+本土资源”双轮驱动。太阳乡引入“非遗”课程,下符桥镇开展“非遗”体验,诸佛庵镇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助力儿童蜕变。 该县还建立了“三本台账”,绘制了儿童的“成长画像”,为乡村儿童开展个性定制,提供精准的服务。单龙寺、大化坪等乡镇建立了动态档案,筛查重点对象,开展“一人一策”帮扶,打造红铸魂、橙暖心、黄安全、绿健体、蓝技能“五色活动”育人体系。截至目前,佛子岭镇主题活动覆盖467人次,衡山镇结合节日举办活动,黑石渡镇社区组织困难儿童“走出去”开阔视野。 同时,霍山县各乡镇深挖本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实施文化浸润,品牌塑造,探索创新,不断提升乡村儿童的参与感。单龙寺镇“小山雀合唱团”疗愈身心,“小禾苗服务队”实现受助到助人转变,但家庙镇培育“红色小讲解员”,开设西路庐剧课程。佛子岭镇成立“家长护送队”保障安全,与儿街镇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单龙寺镇组建的“少年光影社”,作品屡获殊荣。 项目实施三年来成效显著,全县儿童综合素质提升,90%以上留守儿童进步明显,家庭关系不断优化,85%以上家长反馈沟通改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阳光驿站不仅是课后的‘托管所’,更是心灵的‘栖息地’和梦想的‘孵化器’。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健全站点管理制度,保障开放时长,强化志愿者培训,持续深化‘阳光驿站+’模式,长效赋能,系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吴义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