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沉睡”地 今朝果飘香
王韬 本报记者 黄雪彦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19日 来源:皖西日报
“家人们,这是我们村自己种的贝贝南瓜,品质好,营养价值高,常吃能促进消化,缓解便秘等问题……”近日,在舒城县棠树乡邱岗村的瓜园里,一场田间直播正在进行。镜头扫过,藤蔓绿叶间掩映着碧绿饱满的贝贝南瓜,如盏盏精巧的绿灯笼,清香弥漫,一派丰收景象。 眼下,正是邱岗村贝贝南瓜的丰收时节。在该村舒城源升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村民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分拣、装运,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然而,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前,脚下这片10亩的贝贝南瓜瓜田还是荒芜之地。变化始于棠树乡大力推进的耕地保护专项行动。 “这片土地虽已荒废多年,但去年政府对其进行了重新翻耕,沟渠修缮,具备了种植条件,我们当然愿意种。”舒城源升农作物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寿武道出心声。今年,他带领村民们种下的贝贝南瓜,5月播种,7月便迎来采收。邱岗村的贝贝南瓜以口感细腻、营养丰富赢得市场青睐。邱岗村党支部书记陈寿龙算了一笔账:“今年试种10亩,预计亩产2000斤。现在已经逐步收到意向预购订单,售价在每斤2元左右,效益可观。” 小小南瓜承载着更大的愿景:在试种成功基础上,邱岗村将进一步发动群众扩大种植规模,聚力打造村级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与乡村振兴夯实根基。 邱岗村土地复耕的蓬勃景象,正是棠树乡倾力守护耕地红线、激活土地生命力的缩影。近年来,棠树乡以耕地保护为笔,以科技赋能为墨,在辽阔的田野上描绘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崭新画卷,探索了一条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流失的耕地,必须有序找回;被侵占的耕地,必须恢复原貌!”棠树乡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所长张明态度坚决。据介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棠树乡共流出耕地1万余亩,因多种原因长期闲置,杂草、杂树丛生,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沉睡地带”,群众恢复耕地呼声强烈。近三年,该乡结合耕地恢复工作安排,经与村集体协商,由乡政府统一实施耕地恢复工程:翻耕平整、归并田块,5800亩流失耕地重焕生机。 唤醒土地仅是起点。棠树乡同步谋划“后半篇文章”,确保找回的耕地“有人种、种得好、长久种”,坚决遏制“非粮化”“非农化”回潮,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户实施耕种补助政策,正是关键一招。“目标是‘一分耕地不闲,一分闲田必种’。”棠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姚诗健说:“我们将持续唤醒沉睡资源,为农民拓宽增收道路,为乡村注入更多振兴活力。” 昔日荒草漫生的土地,今日结满致富的果实。棠树乡在修复生态中升级产业,在守护饭碗时改善民生,一条生态与生计共赢的乡村振兴路正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