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纳凉,莫让文明也“中暑”
皖西日报
作者:黄雪彦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黄雪彦
连日来,高温炙烤皋城,商场、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场所成了市民的“纳凉点”。然而,部分市民的行为却令人侧目:图书馆内高声谈笑屡劝不止;商场里脱鞋赤脚、横躺竖卧者不乏其人;更有甚者,铺席堵道,视公共通道为私家卧房。座椅成卧榻、脚丫示人、通道被占、噪音扰人……这些寻求“小自由”之举,实则是对公共空间共享本质的漠视,对他人权利边界的践踏。 公共场所绝非私人“避暑山庄”。其核心在“公共”,承载着共处的秩序与默契。个体的舒适权,其边界始于他人视听舒适区与通行无碍线。当脚丫、睡姿、喧哗肆意越界,便是权利的“热膨胀”,灼伤公共秩序与城市文明。所幸,文明榜样犹在:杭州“爱心休息点”内,市民安静自律,尊重规则;重庆防空洞纳凉,秩序井然,互不干扰……这非高标准,全在“愿不愿为”的自觉与“能不能守”的底线。收敛肢体、压低音量、保持整洁……这些细微的克制,正是文明最朴素的注脚,是对公共空间与他人最基础的尊重。 公共空间如天平,一端是“避暑权”,另一端是“秩序责”。享清凉便利时,更需主动增添文明的砝码。笔者建议,管理者应“疏堵结合”,科学增设纳凉区、加强引导;而每位市民,当作为文明的直接践行者。市民到公共场所纳凉,带上扇子、水杯的同时,更请带上不可或缺的文明。唯此,方能让清凉之地成为抚慰身心的文明绿洲,而非公德的“高温考场”。凉的是身,暖的应是城市文明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