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凉经济”持续释放“热效应”
皖西日报
作者:崔璨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05日 来源:皖西日报
崔璨
连日来,皖西持续高温,却也催热了“清凉经济”。霍山县大峡谷漂流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1.6万人次,同比增长25%,合肥游客苏翠云连续三年携家人前来:“每年都有新变化,今年的服务更贴心,游玩体验也加倍升级!”这朴实的评价,道出了“清凉经济”长盛的关键——唯有不断创新、精进服务,方能赢得游客青睐,让“清凉经济”持续释放“热效应”。 我市“清凉经济”的崛起,绝非偶然的“高温效应”。我市坐拥大别山天然屏障、淠河清波润泽,这份深厚的生态家底,在酷暑中愈发彰显其“清凉价值”。霍山漂流千筏竞流的盛况,正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写照。 然而,要让这股由“热”催生的“清凉经济”转化为持久不衰的“热效应”,还需在深度、广度与精度上持续发力。首先要深化产业融合,拓展清凉资源的宽度与黏性。避暑旅游不能停留于单一体验,应积极推动与研学教育、森林康养、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例如依托大别山丰富的生态和红色资源,开发清凉研学路线;结合特色农业,推出“避暑+农事”“戏水+采摘”等特色项目,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提升附加值,变“过境游”为“深度游”。其次强化精雕细琢,破解旺季“停车难”“如厕难”等“甜蜜的烦恼”。这些痛点极易消耗游客热情,需加快完善交通接驳、智慧停车、生态厕所、休憩驿站等基础设施,动态调度运力,推广预约分流,提升服务标准化、精细化水平,确保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形成口碑良性循环。此外,还要巧借媒体东风,讲好六安“清凉”故事,精心策划主题宣传,邀请达人主播深度体验,创作感染力强的短视频图文,深入挖掘各地独特的清凉民俗与文化内涵,为“清凉经济”注入深厚底蕴,持续擦亮生态避暑品牌,吸引更广阔的客源市场。 总之,要想让“清凉”不只是一季的馈赠,需要我们在守护中开发,在传承中创新,让大别山的清风不仅能拂去夏日的燥热,更吹拂出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