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社区合伙人:绘就基层共治画卷

——金安区三里桥街道“社区合伙人”扩容基层治理“朋友圈”本报记者 杨子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7日    来源:皖西日报

  6月25日,连绵的阴雨终于停歇,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金安区三里桥街道的大街小巷。晨光里,社区的烟火气与蓬勃生机交织,勾勒出一幅温暖而鲜活的基层治理图景。
  早晨八点不到,友谊社区谊家亲爱心理发室的卷帘门刚拉开,82岁的何大爷便拄着拐杖走进来,熟练地坐上理发椅:“小刘,还是老样子!”店主刘运梅一边笑着应和,一边麻利地为他系上围布;时针拨向中午十二点,团结社区内一派繁忙景象,“淠淮农业”与社区合作打造的“野来尝”农产品配送服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李大姐等12名“配送先锋”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楼宇之间,将小区居民在微信群里订购的新鲜蔬菜、特色农产品一一派送上门;下午三点,落星庙社区“星光课堂”里,小学员们握着画笔,在老师指导下勾勒出五彩斑斓的世界……从晨光微露到暮色渐浓,这些场景在三里桥街道9个社区不断上演,而串联起这些美好生活片段的,正是街道创新推出的“社区合伙人”项目。
  故事,要从一张别出心裁的“招募令”说起。
  今年3月,三里桥街道各社区居民群陆续弹出一条醒目的消息:“零场地费开启梦想之旅!三里桥街道发布‘社区合伙人’招募令!”这份“英雄帖”背后,是街道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决心——如何盘活闲置空间、整合分散资源、满足居民多元需求?答案就在“社区合伙人”计划中。
  “党建引领是核心,多元共治是路径。”据三里桥街道党工委委员李兰介绍,所谓“社区合伙人”,就是以党建为纽带,吸纳辖区企业、商家、社工组织、共建单位、文艺爱好者、社会群体六大主体,以资金、人力、专业服务等形式参与社区建设,将过去的“服务对象”转化为主动参与治理的“合伙人”。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街道组织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通过民情大走访、物业会商会等方式,梳理出涵盖“一老一小”、文体活动、扶弱助残等领域的“需求清单”,并据此制订“社区合伙人”招募方案,真正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合伙人接单”。
  在这一创新机制的牵引下,一个个鲜活的共治故事在社区生根发芽。刘运梅的爱心理发室便是生动缩影。得知招募消息后,这位服务居民近20年的“老店主”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如今,理发室不仅延续了对特困群体的免费服务,更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推出“暖心价”,还开通了“银发上门”等服务。更令人惊喜的是,爱心理发室还成了居民议事的“会客厅”——居民们在剪头发时喜欢聊家常,刘运梅顺势收集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了小区楼道照明、垃圾分类等多个民生小事。受此启发,她发起“小梅帮帮团”,10余名热心居民主动加入,在社区里开展矛盾调解、邻里互助等活动。“大家从顾客变成了伙伴,社区更像个大家庭了!”刘运梅感慨道。
  企业与社区的“双向奔赴”同样亮眼。考虑到居民想吃本地农特产品,却面临城区购买不便的难题,“淠淮农业”积极响应“社区合伙人”招募,入驻团结社区。企业巧妙利用小区活动室,打造了集展示、销售、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驿站。从最初的“驿起团”线上团购,到如今升级为“野来尝”配送品牌,不仅每天为居民送上新鲜果蔬、特色农产品,还创新就业模式,吸纳社区陪读妈妈担任配送员,既解决了居民的“菜篮子”问题,又为陪读妈妈创造了灵活就业机会,实现了服务居民与促进就业的双赢。而在落星庙社区,六安市韵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与社区共建的“星光课堂”,则将党支部活动阵地变身为“家门口的艺术学堂”,机构以低于市场价60%的价格开设书画课程,吸引13名孩子报名学习,真正让文化惠民“触手可及”。
  数据见证着“社区合伙人”项目的蓬勃生命力:全街9个社区共盘活闲置空间1128平方米,资源利用率提升65%;累计开展惠民服务200余场,惠及居民超万人次;越来越多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基层治理“朋友圈”不断扩容。“这不仅是资源整合,更是治理理念的革新。”李兰说:“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群众受益,我们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能的基层治理新路。”
  如今,“金种子·健康苗圃”“国学知识小课堂”等新项目已列入“社区合伙人”计划清单,更多“合伙人”正带着创意与资源奔赴而来。在三里桥街道,基层治理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多元主体共绘的“同心圆”。这场温暖的共治实践,正以创新为笔、以民心为墨,书写着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