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分娩镇痛:让爱与温柔如期而至

本报记者 李珊珊 杨子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6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将大力推动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分娩镇痛服务,这一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无痛”分娩服务即将迈向全国普及的新阶段,广大产妇再也不必与分娩疼痛“正面硬刚”。
  分娩镇痛究竟是什么?能不能让产妇完全免受疼痛折磨?镇痛药物对胎儿有无危害?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带着这些准妈妈及其亲属普遍关注的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我市多家医院。
  “从开始阵痛到宝宝平安降生,整个过程基本没遭什么罪。”在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顺利完成三胎分娩的周女士,满脸幸福地向记者分享了她全新的生育体验。生产当天上午8点30分,周女士在规律宫缩后进入待产室。下午2点左右,注射了“无痛针”,在手术室观察半小时又返回待产室。“直至宝宝顺利娩出,甚至后续伤口缝合时,都没有明显的痛感。”前两次分娩的痛苦至今记忆犹新,这次选择分娩镇痛,让周女士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周女士所注射的“无痛针”,专业名称为椎管内分娩镇痛。“这种镇痛方式是麻醉医师通过注射,将麻醉药物注入产妇脊柱椎管内,通过阻滞腰部以下的感觉神经,实现缓解分娩疼痛的目的。”据金安区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刘敏介绍,与传统分娩镇痛方式相比,椎管内分娩镇痛不仅能有效减轻疼痛,还不会影响产妇的运动功能,产妇在助产士陪伴下,依然可以自由活动下肢。
  值得一提的是,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在分娩镇痛技术推广方面早已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11年,该院就已应用分娩镇痛技术。2018年开始,推行“三个24小时”(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医生24小时进驻产房)制度,并制定详细的分娩镇痛质控指标。2019年,更是与市人民医院一同入选国家首批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名单。“多年来,随着产科指南不断更新、新产程定义逐步实施以及临床实践的持续调整,分娩镇痛技术和方案也在不断优化完善,我院的分娩镇痛率也从最初的20%提升至如今的90%左右。”刘敏介绍说。
  在裕安区妇幼保健院,分娩镇痛技术的应用也在稳步推进,通过大力宣传、完善配套,产妇及其家属接受度普遍较高。怀胎8个月、正在等候产检的杜女士告诉记者:“生大宝的时候没打‘无痛针’,当时听人说有副作用,结果疼得要命。”这次,她和丈夫决定,一定要选择“无痛”分娩。
  在记者走访中,绝大多数产妇都对分娩镇痛表现出强烈的认同倾向。然而,在分娩镇痛技术推广过程中,也不乏犹疑的声音,“会不会对胎儿有影响”“会不会引发产后腰痛”“会不会增加产程”……临床中经常有人询问此类问题。另外,我市的分娩镇痛暂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娩镇痛的全面普及。
  “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是实施分娩镇痛的首要原则,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经过大量实践验证。”裕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贾仁利表示,分娩镇痛所使用的药物剂量和浓度,远低于剖宫产等一般手术,药物经胎盘吸收的量极少,进入产妇血液并通过乳汁分泌的剂量更是微乎其微,通常不会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分娩镇痛还能有效降低产妇因疼痛引发的焦虑、恐惧等应激反应,减少胎儿缺氧、酸中毒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分娩镇痛并非适用于所有产妇。采访中,刘敏和贾仁利都提到,存在麻醉禁忌症、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妇,不适合采用这种方式。此外,有妊娠并发心脏病、药物过敏史、腰部外伤史的产妇,在计划使用分娩镇痛前,应先向医生咨询,确认自身是否适用。通常,在使用分娩镇痛前,麻醉医生和产科医生会对产妇进行专业评估,根据产妇身体状况等因素,最终决定是否实施。因此,有意选择分娩镇痛的产妇,要和医护人员提前沟通,进入产程后,按照医嘱做好相关准备。
  分娩镇痛服务的大力推广,是提升母婴健康水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按照此次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分娩镇痛工作的通知》,到2025年底,全国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将全部能够提供分娩镇痛服务;到2027年,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全部能够提供分娩镇痛服务。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产妇将能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见证生命诞生的美好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