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去冬今春,受冬干、春寒、春旱等气候影响,我市一些地区茶叶生产受到影响。当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遭遇“小年”,我市各地茶农如何应对?

六安茶的“小年”破局

——2025年春茶季观察本报记者 谢菊莲 宋金婷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来源:皖西日报

  
  立夏前后,我市各地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等春茶采摘工作基本结束。在金寨县麻埠镇六安瓜片核心产区及霍山县大化坪镇霍山黄芽等主产地,连日来迎来春茶交易小高峰,四面八方的客商纷至沓来,寻茶问价好不热闹。热闹场景的背后,饱含着茶农一季的辛劳与期盼。
春茶遭遇“小年”
  “李总,今年的瓜片哪种更香一点,价格如何?”
  “今年咱家茶叶产量不比往年,高端六安瓜片2800元/斤,带兰花香气的。”5月10日,在金寨县麻埠镇六安瓜片核心产区齐山村的贤明茶叶专业合作社,一位客商正和合作社负责人李贤明询茶问价。
  受今年特殊天气影响,李贤明家的茶园减产不少。“往年我家茶园可产8000斤六安瓜片,今年只收了5000多斤。”李贤明说,他家茶叶分为4-5个档次,最高价为每斤2800元,普通的六安瓜片四五百元一斤,截至目前基本走的是固定客户订单。
  “天干又遇‘倒春寒’,很久没遇到今年这样的年成了。”茶季的丰收,直接关系着种茶人一整年的喜怒与哀乐。金寨齐山天香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永斌是麻埠镇响洪甸村齐山组人,1973年生,十几岁就跟随父辈种茶,看惯了茶季丰收景象,对今年这样的茶情多少有点担心。今年他家茶园同样也面临减产,收益下降。
  采访中,记者还深入到金寨县麻埠镇鲜花岭村等六安瓜片产区,不少家庭农场和茶农表达了同样的感受,茶园大多减产,价格也有所下降。
以质补量不减香
  “咱家茶园大多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齐头山上,高端茶香气依然很足,影响不大。”麻埠镇齐头山海拔804米,是六安瓜片核心产地,地势独特,常年云雾缭绕,高海拔所产茶叶带有淡淡的花香,李贤明家的茶园就在这里。
  “你看,像这种就是高山茶,色泽翠绿,入口回甘,冲泡后香气持久,市场价格2800—3000元/斤。目前产量不高,大多都是回头客生意。”李贤明说,因为产量有限,高端茶只能适时限购。
  “从我镇今春新茶生产销售情况来看,全镇茶叶都有所减产,中低端瓜片茶影响较大,高端瓜片茶影响较小。”麻埠镇茶叶协会会长范文奇介绍,该镇齐头山精品茶叶面积约3600亩,为了帮助茶农渡过难关,镇里先后实施两次人工增雨,引水源浇灌,茶叶虽然减产,但品质影响不大。
  “大家看,这款六安瓜片茶色宝绿,表面覆盖着一层白霜,宛如云端飘落的翡翠,冲泡后花香馥郁持久,裹挟着清晨露雾的清新……”5月10日以来,麻埠镇在云雾缭绕的齐头山脚下举办六安瓜片新茶品鉴展销活动,范文奇作为该镇茶叶协会会长,在现场隆重推介几款高端六安瓜片,吸引了前来旅游打卡的游人关注。活动开展以来,网络达人纷至沓来,推介乡村美景也推介原产地的六安瓜片,齐头山六安瓜片一时间销量攀升,价格走俏。
来自“一杯茶”的挑战
  走进霍山县霍山黄芽主产地大化坪镇,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茶香,正值新茶上市季节,沿街茶市热闹起来,但与往年的忙碌景象相比,今年春茶市场人气有所下降。面对特殊年成带来的挑战,茶企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往年我家茶园最少能采收5000斤茶叶,今年只收了3000多斤。”来自大化坪镇石羊河村的霍山县云雾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劲堂告诉记者,冬干、春寒、春旱给当地茶叶生产、销售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下转三版)  (上接一版)
  “不过,我家茶叶始终坚持传统制作工艺,以线下销售为主,除了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和霍山黄小茶销售业绩一直比较可观。”刘劲堂告诉记者,为了将霍山黄芽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来,公司专门成立了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霍山黄小茶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坚持古法制茶,这些年积累了很多固定的客户。在他看来,即使在特殊年景,这份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也是茶企立足市场的制胜法宝。
  “今年真是不容易,旱情给茶叶生产销售带来了很大压力。”霍山县诸佛庵镇霍山黄芽产区同样面临着考验。记者走访该镇经营霍山黄芽的茶业公司,公司负责人普遍这样表示。生产经营霍山黄芽近20个年头的赵刚告诉记者:“虽然霍山黄芽产量下降,不过我们通过优化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尽力减少了损失。”他提到,今年他家霍山黄芽的线上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总销售额的40%左右。
  “为了应对旱情带来的挑战,我们今年先后组织多批专家深入茶园,为茶农提供科学抗旱指导,在茶叶采摘和销售季,开展分类分级采摘技术培训、举办开园仪式、炒茶大赛、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专场推介等茶事活动,提高六安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加强对茶叶质量的监管,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多措并举帮助茶农和茶企渡过难关。”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工作人员李金叶表示,六安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从长远看,提升茶叶应对特殊气候的能力以及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仍是亟待深耕突破的关键课题,需要政、企、农携手,共促六安茶产业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