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教育园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科技赋能未来”

新闻实践点燃少年创新热情

本报记者 李振欣 文/图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4月26日下午,六安市民文化交流中心迎来一群充满好奇的小记者。由九三学社六安市委员会、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与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主办的“科技赋能未来”新闻实践课,为50余名少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
三堂科技课点亮创新思维
  在科技知识讲堂环节,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三位专家带来精彩纷呈的科普课程。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九三学社六安市直一支社副主委刘明明以无人机编队表演视频开场,通过现场演示向小记者们解析无人机在新闻采访、应急救援等多领域的应用。当一架小型无人机在会场停在一位小记者的手掌上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大家知道AI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九三学社六安市委员会委员李家兵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的热烈讨论。他从人脸识别门禁讲到智能客服,用生活化案例揭秘人工智能技术。
  在3D打印应用课程中,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王媛带领孩子们见证科技创意的诞生。她手持刚打印完成的小狗玩具模型说:“这个直径10厘米的玩具,从设计到成型只需要2小时。”之后,小记者们围着正在工作的3D打印机,目不转睛地观察层层堆叠的制造过程。
沉浸式体验激发实践热情
  理论课程结束后,实践体验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专业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指导下,小记者们分组进行科技实践:无人机操作区,孩子们头戴AI眼镜遥控无人机飞行;观看大学生志愿者操控无人机做着飞行及扔沙包设定;机器人编程台前,小记者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操作机器狗、机器蜘蛛完成行走、爬行、奔跑、翻身等动作;在3D建模工作区,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设计好的图形制造出来。
  “原来机械狗和我的遥控小汽车差不多,也是用手柄操控的!”正在调试机器狗行进路线的小记者何子芃兴奋地说。活动现场,20余名身着红色马甲的学生志愿者穿梭在各个体验区,他们既是技术指导员,也是科技传播使者。
  刘明明副教授在活动中表示:“我们设计课程梯度,从认知到体验层层递进,就是要让科技种子真正落地生根。”小记者王学妍的采访本上记满科技名词,她兴奋地说:“今天我才明白,课本里的‘人工智能’原来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