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拆题·破局·焕新

——六安开发区创新“分割转让+带封带押过户”盘活低效用地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记者 储勇
  4月28日上午,随着三本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交到鑫洋、宁沅、爱立科三家企业代表手中,历时7年的土地“救赎”画上圆满句点——全市首例以“分割转让+带封带押过户”模式盘活的工业低效用地,正式宣告重焕生机。
  时针回拨至2010年,某招商引资项目带着打造网络信息服务基地的蓝图,落户在六安开发区衡山路以北、迎宾大道以东的200亩土地上。然而,经营不善致资金链断裂,项目半途而止,约100亩土地沦为荒草丛生的“伤疤”。因土地部分空闲、利用不足,这片土地2018年被贴上“低效”标签。更为棘手的是背后错综复杂的债务困局:银行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欠款,叠加上法院的多重查封保全,让这片土地成了无人敢碰的“烫手山芋”。
  “绝不能让土地再荒下去!”面对巡视低效用地整改要求,六安开发区下定决心盘活土地。“既要化解债务难题,还要保障农民工‘血汗线’,更要确保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该区研究明确了破局方向。秉持“以用为先”的理念,创新提出“分割转让+带封带押过户”方案:将土地“化整为零”引入优质企业,同时灵活施策实现土地的“零风险”蜕变。
  为确保“分割转让”合规实施,2024年底,该区结合实际,出台《关于明确国有出让工业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割转让有关事项(试行)的通知》,从工业用地分割适用范围、分割转让条件,到办理流程一一作出明确,为土地要素流动提供制度保障,让“分割转让”行为有章可循。
  在管委高位推进下,该区多部门联动攻坚。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担当“主攻手”,今年初,该局联合招商部门,将新招引的鑫洋、宁沅、爱立科三家优质企业选址于此,为盘活利用创造了契机。随后,又牵头组织多部门对地块成宗条件、规划设计、消防环保、历史欠税等关键问题深入研判,经管委审定形成最优分割方案。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土地被划成‘四宫格’,既保留原企业自用区块,又为新企业量身定制发展空间,实现了土地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分割转让”交易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原企业涉及借贷未偿、农民工工资拖欠被多重查封等难题,顺利过户成为盘活地块的关键。而“带封带押过户”成为解题“妙笔”。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落实全流程资金监管的前提下,通过“府院联动”“政企联动”,保持不动产在带封带押状态下完成过户,避免出现执行权“空窗期”。过户完成后,由区财政部门进行资金分配,同步办理解押解封,形成“交易-过户-解封解押”闭环操作。
  “我们要求新招引企业将受让价款先打入区财政代管账户,由管委统筹分配兑付农民工工资、偿还债务、清偿历史欠税等问题,充分保障了各方权益。”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鑫洋、宁沅、爱立科三家企业接过不动产权证书,标志着这片沉寂七载的土地开始价值“裂变”:13.3亿元的项目投资即将落地,涵盖智能机器人清洁设备及新能源光储充配件、5G智能网络数据中心组件及新能源汽车部件研发生产等产业。这场“拆题、破局、焕新”的盘活攻坚,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还在全市开创了先河,为破解土地资源低效闲置难题提供了“开发区范例”。
  推动“土地存量”向“发展增量”转化,通过灵活施策和精准发力,近年来,六安开发区成功处置20宗1920亩工业低效用地,让一块块“沉睡”的土地变为热火朝天的“用武之地”。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此次实践为新起点,积极探索更多盘活利用新路径,让更多‘沉睡土地’苏醒,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