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要闻·时事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数据治理”何以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密钥”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杨曦

  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背后实则隐藏着另一组数据:96.9%的企业诉求解决率与100%的政策精准匹配率,揭示着我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当传统招商扶商政策边际效益递减,我市通过数据要素重构政企关系,开启了营商环境优化的新模式。
  我市破局的关键,在于用数据智能破解“政策悬浮”难题。今年1月,我市构建的“企业数字画像”,让“企业找不到政策,政策找不到企业”的困局,被“政策计算器”彻底打破。该系统归集112类市场主体数据,通过43个算法模型实现需求精准识别。这套机制不仅将政策申报周期压缩75%,更催生出“订单贷”“农时贷”等创新工具,突破性的是信用数据价值的释放,霍邱县将企业信用积分转化为融资额度,创造3天极速放贷记录,44家中小微企业通过“一键申贷”获贷2600万元,户均放贷周期从15天压缩至3天。这种将数据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的创新,不仅解决了62%的制造业融资需求,更重塑了银企互信机制——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证明精准风控可以破解金融机构“不敢贷”的难题,验证了数据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的可能性。
  今年我市创新的“五步闭环”机制,将分散的涉企服务整合为标准化流程。通过54项复杂问题提级督办、3577个用工需求精准对接,形成“问题解决可追溯、服务效能可量化”的治理模式。这种系统化改革催生两个质变:政务人员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感知”,562名法律顾问驻点开展3.2万次“法治体检”;服务重心从“短期纾困”转向“生态培育”,推动企业技改投资增长25%、数字化转型率提升至42%。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实践颠覆了传统营商环境优化的底层逻辑:当还在比拼税费减免时,我市通过数据治理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在服务维度,构建“行业共性+企业个性”的双层诊断体系;在政策维度,打造“智能匹配+无感兑现”的精准输送机制;在生态维度,形成“信用赋能+风险共担”的金融创新模式。这种转变使政府角色从“资源分配方”蜕变为“系统架构师”,用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
  这场静悄悄的数据治理改革,实质是我市政府职能的数字化转型。实际证明,优化营商环境不应止步于政策让利竞赛,而需通过数据驱动重构治理体系。当政府服务能精准识别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构建“需求感知—智能匹配—效能反馈”的治理闭环,便能实现从“保姆式服务”到“共生式发展”的质变。以数据为纽带的政企关系重构,或许正是破解当前经济困局的关键“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