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甲状腺结节的预防和治疗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26日 来源:皖西日报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出现的异常肿块,是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颈部前方,分泌甲状腺激素,参与调节人体的代谢、心率、体温等多项功能。当甲状腺某一部位细胞异常增生、囊性变或其他病理变化时,就可能形成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成分可能是液体、固体或两者混合,性质可分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及交界性病变。其中,90%以上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因此发现结节后不必过度恐慌。常见的良性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腺瘤、囊肿、桥本甲状腺炎形成的假性结节等。 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和超声检查技术的提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上升。据统计,我国成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约为20%~40%,女性多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尤其在50岁以上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更高。 甲状腺结节通常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偶然发现的,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咽部异物感、颈部肿胀感、压迫感、吞咽困难等不适。若结节影响到甲状腺功能,还可能伴随甲亢或甲减症状。 甲状腺结节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能参与其发生和发展。 1.碘摄入异常。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少的元素。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从而形成结节;而碘摄入过量也会刺激甲状腺,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结节形成。在我国沿海地区因饮食富含海产品,碘摄入相对较高,内陆地区则可能存在缺碘风险。 2.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病史,其患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一些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具有家族聚集性。 3.内分泌失调。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在青春期、妊娠、更年期等阶段更容易患甲状腺疾病。研究表明,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4倍。 4.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可导致甲状腺长期慢性炎症反应,组织破坏与修复交替过程可能形成假性结节。 5.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下(如接受颈部放射治疗或居住在核污染区域)、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生活压力大等因素均可能诱发甲状腺病变。 6.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碘缺乏或长期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可能演变为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常见于中老年人。 7.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熬夜、情绪波动大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增加患结节的风险。 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也不应掉以轻心,甲状腺结节可能带来一些危害。 1.压迫症状。当结节逐渐长大,可能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引起吞咽困难、呼吸不畅、声音嘶哑(压迫喉返神经)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生活质量。 2.甲状腺功能异常。功能性结节可以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亢。患者会出现心悸、出汗、怕热、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等症状;而某些慢性病变如桥本甲状腺炎则可能引起甲减,表现为乏力、畏寒、便秘、体重增加等。 3.恶变风险。尽管绝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但约5%可能为甲状腺癌,常见类型有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等。部分结节外形不规则、边界模糊、伴钙化、血流丰富,或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提示恶性可能性较大。 高危信号警示:结节生长迅速;结节质地较硬,不易推动;出现持续性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颈部出现不明肿块或淋巴结肿大;超声提示TI-RADS等级较高。出现以上任何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B超、穿刺细胞学检查(FNA)等明确诊断。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需根据结节的大小、性质、发展趋势及是否影响甲状腺功能等综合判断。 1.定期监测。对于直径小于1cm、无症状、超声无异常表现的良性结节,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观察结节大小及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2.药物治疗。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甲亢等导致的结节,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左旋甲状腺素、抗甲状腺药物或激素类药物。药物可改善甲状腺功能,控制结节发展,但不能完全消除结节。 3.手术治疗。适用于结节大于4cm并出现压迫症状、疑似恶性或明确恶性、药物无效或患者有强烈手术意愿者。手术方式包括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后需根据情况补充甲状腺激素。 4.微创治疗。近年来,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激光消融等技术应用广泛,适用于部分良性结节。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影响甲状腺功能。 5.中医辅助调理。部分中医药也用于调节气血、改善甲状腺代谢,但应配合现代医学手段科学治疗。 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做好甲状腺结节的预防。 1.均衡摄入碘元素。根据个人及地区情况,合理摄入碘。既不能缺碘,也不能摄入过多。日常饮食可选择碘盐、海产品,但不宜大量进食。 2.健康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多吃新鲜蔬果、豆类、坚果等。保持营养均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3.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内分泌节律,诱发激素失调。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起居规律。 4.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精神长期紧张、压力过大容易诱发内分泌紊乱,影响甲状腺健康。可通过冥想、瑜伽、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 5.避免辐射暴露。避免无保护的X射线检查,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若工作环境存在辐射,应采取严格防护措施。 6.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与代谢,应尽量避免或限制摄入。 7.定期体检,早发现早管理。成年人建议每年体检时加入甲状腺超声检查。有家族病史或高危因素者应提高检查频率。 总之,甲状腺结节虽常见,但不能忽视。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但也不排除少数存在恶变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科学评估是预防和管理甲状腺结节的关键。面对检查结果,要理性看待、积极配合医生建议,不焦虑、不忽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真正守护甲状腺健康。 (六安市人民医院 王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