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绘就新画卷 提升幸福感

——金安区实施“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凡 飞 本报记者 康家佳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近年来,金安区按照“打造一批示范点、强化一批示范线、带动一批示范面”的思路,以“村庄美、产业特、市场主体强”为重点,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区共创建7个省级精品示范村,160个省级中心村,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逐步提高。
  该区研究出台《金安区加快建设具有皖西风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和美乡村建设规划机制,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点上坚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线上统筹推进打造南部“九十里山水画廊”旅游经济带、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带、中部江淮果岭发展带3条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片;面上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造村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实现点的突破、线的连通、面的覆盖,以点串线、以线拓面。截至目前,已完成17个乡镇277个村庄分类布局,编制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101个。
  突出江淮分水岭“岗、冲、林、田”的田园线条美,盘活闲置民宅和撂荒土地,导入集田园民宿、亲子研学、创客经济等于一体的和美乡村产业体系,探索“一产变多产、民房变民宿、梦想变共享”路径,培育“五大经济模式”,即投资经济、订单经济、直播经济、创客经济、劳务经济;“4321”分红激励机制,即“4”成收益作为发展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转增资本,“3”成收益作为分红金,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2”成收益作为奖扶金,用于奖励贡献突出的干部群众和帮扶全村各类困难群体,“1”成收益作为公益金,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维护等公益事业,让村民共享发展增值收益。2024年全区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的发展强村197个,占比达68.4%。
  该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00万元资金用于和美乡村建设专项奖补的基础上,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2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2亿元用于和美乡村建设。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探索推出合适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撬动各类资金投入和美乡村建设。在集约节约用地的基础上,优先保障“千万工程”用地需求,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10%以上的增减挂指标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重点保障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产业发展用地。 
  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常态化坚持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制度。推行一村一名全日制大学生、一村一名30岁以下团支部书记、一村一名35岁以下妇联主席的“三个一”配备,提高配备比例。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提高乡村干部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创争”行动,共培育30个“明星村”、3个“示范乡(镇)”。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加大在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新发展3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200多名,推动党员先锋在乡村治理上发挥组织领航作用。
  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南北结对共建”,构建1家区直单位和1个南片乡镇结对帮扶1个北片乡镇的“1+1+1”工作推进体系,选取5个南片乡镇“拉手”5个北片乡镇,支持结对乡镇内部各村结成村级“对子”61个,聚焦农村道路沿线、村庄公共区域、集镇建成区域、设施农业场所、农户庭院卫生等5个重点领域,开展高频互访互学、互改互查,确保取得实效,累计开展互学互促、一线“解题”等活动70余次,实现“各自为战”向“协同发力”转变。按照清洁北片湾区、扮靓南部山岗、提升全域风貌等思路分类施策,实施九十里山水画廊及西环线风景道提升、洪山寨民宿集聚区环境提升等项目,建成乡村旅游“双微”改造提升点70余个,为南片“山水画廊”增色添彩;依托沿淠河水资源,打造集休闲娱乐、农耕体验于一体的淠河右岸生态农业示范区,以点带面扮靓北片乡村颜值,实现乡村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