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要闻·卫生保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拆弹专家”巧手“排雷” 突破“禁区”化险为夷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图为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脑脊髓血管病诊疗团队正在为病人手术。
  本报讯(记者 宋金婷)说起拆弹专家,你想到了什么?电影里一个正在倒计时的炸弹,沉着冷静、实力强悍的拆弹专家全副武装在最后一秒剪线,力挽狂澜。其实在医院里,也时常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拆弹”实录,他们竭尽全力去“拆除”的是颅内的“不定时炸弹”——脑动脉瘤。近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为一名超高龄的脑动脉瘤出血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挽救了患者生命。
  前段时间,94岁的陈奶奶因突发剧烈头痛来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就诊,被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如果动脉瘤不手术处理,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会再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但超高龄患者存在手术和麻醉耐受力差、心肺功能不全等特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
  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神经外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罗来兵带领脑脊髓血管病团队讨论并分析了患者病情,在多学科专家保驾护航下,决定为患者实施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为患者争取一线生机。3月5日,在介入导管室内,罗来兵带领王自谱主治医师顶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熟练地完成手术通路的建立及动脉瘤栓塞,成功堵住动脉瘤破口,完成“拆弹”,有效防止了二次出血风险。术中大家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尽可能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减少后期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术后在神经重症团队的精心治疗下,顺利脱机拔管。“目前,该患者已顺利出院,这是我们医院手术治疗年龄最大的一位脑动脉瘤出血患者。”罗来兵告诉记者,此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医院对特殊人群脑动脉瘤出血的救治水平,为提升卒中中心救治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
  无独有偶,不久前一位19岁少女,因为间断头痛发作难忍来市人民医院就诊,经过神经外科一病区医护人员细致的检查,竟然发现脑内大型动脉瘤,直径超过2.5厘米。
  “大型动脉瘤发病率本身就很低,仅占所有脑动脉瘤的5%左右,而且绝大部分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19岁年龄长出如此大的动脉瘤实属罕见。”罗来兵告诉记者,大型动脉瘤更容易破裂出血,如果不手术处理,一旦引起颅内出血,致死致残率非常高。但是大型动脉瘤手术同样面临很高的风险,即使手术顺利,短期内可能会迟发出血,术后仍然存在危险期要度过,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是灾难性后果,在19岁花一样的年纪,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罗来兵带领神经外科一病区脑脊髓血管病团队与多学科专家充分讨论并分析患者病情后,决定为患者实施经导管颅内动脉瘤密网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挽救这个花一般的生命。3月7日,手术按计划进行,术中对动脉瘤致密栓塞,降低术后迟发出血的概率,植入密网支架修复血管,降低远期复发可能。虽然手术顺利,但团队并没有放松警惕,术后给予重症监护综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在医、护、患共同努力下,患者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近期已顺利出院。
  据了解,脑动脉瘤是一种动脉壁异常膨出所形成的突起,在我国患病率约7%,虽然年破裂率低于1%,但是一旦破裂出血病死率可高达50%,特别在高龄患者中,致死致残率更高。介入栓塞手术作为治疗动脉瘤的手段之一,可有效预防动脉瘤出血。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脑脊髓血管病诊疗团队主要专注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创伤性脑血管损伤、脊髓血管畸形等脑脊髓血管疾病的综合救治。团队成员分批次至北京宣武医院脑脊髓血管病中心进修学习,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团队同时掌握“介入”和“开刀”技术,以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为特色,年均完成脑脊髓血管手术治疗200多例,救治了大量患者,救治数量和治愈情况位于全市领先水平。下一步,神经外科将在脑和脊髓血管病的诊治上不断跨越“新台阶”,以更好的技术、更贴心的服务守护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