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变“智造”企业“加速跑”
——霍山县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技术改造掠影本报记者 汪娟 通讯员 殷康兵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皖西日报
近年来,霍山县坚持把工业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保障等一系列举措,助力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月25日,在霍山经济开发区,安徽艾丽格斯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数百台智能电脑横机高速运转。作为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的服装企业,艾丽格斯深耕针织衫领域,通过技改项目实施,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正加速从“传统制造”向“时尚智造”转型,产品畅销欧美市场。据公司总经理杨庆宏介绍,2024年,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新上智能电脑横机等设备200余台,年产能从300万件增加到500万件,实现年产值1.2亿元。 同样在技改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还有安徽乐然堂药业有限公司。这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药企,近年来自主研发五款新药,并进入上市申报阶段。随着市场需求激增,企业原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2024年,企业投资2000万元实施硬件设施改造,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该公司董事长王锋说:“通过此次技改,我们公司新增了口服液体制剂车间,同时扩大了口服固体制剂车间,产能和上一年相比翻了五倍。”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霍山县以营商环境之“优”促项目建设之“快”,持续擦亮营商环境这一“金字招牌”,保障要素供给,补足基础短板,加快产业集聚,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在安徽远信重工特种钢制管路系统工厂化预制项目建设现场,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已初具规模。这个总投资10.5亿元的项目,自落地起便享受“拿地即开工”政策红利。预计今年10月竣工投产,项目建成后,将为化工、石油行业提供高端管材,年产值可达12亿元。 “当地政府给我们企业提供了很多帮助,包括土地证、施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办理,让我们‘拿地即开工’。开发区成立专班跟进,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霍山县坚决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行动力。”谈及企业发展,安徽远信重工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霍同稳颇为感慨地说。 项目是第一支撑,营商环境是第一保障。霍山经济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出“无忧办”服务品牌,探索建立“三员三单”和“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助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2024年兑现企业各类扶持资金1.3亿元,帮办代办事项530余件,真正实现“无忧办”助企“办事无忧”。 在许多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遭遇融资难的问题。安徽玛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2023年10月成立的新兴制造企业,在厂房建设、设备采购的关键阶段遇到了资金缺口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霍山经济开发区联合邮储银行共同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针对新设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白户”难题,创新采用“跨域信用嫁接”模式,通过将关联企业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数据纳入授信评估体系,仅用7个工作日便完成从尽调到放款的全流程,在2025年春节前实现1000万元资金精准到位。 “为深化政银企合作、优化营商环境,邮储银行霍山县支行创新实践‘一企一策’服务模式,为园区企业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彰显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更探索出了一条破解新设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路径。”霍山经济开发区工委委员、为企服务中心主任陈华龙说。 从“被动等客”转向“主动服务”,从“标准产品”走向“定制方案”。霍山经济开发区联合邮储银行通过转变服务理念,不仅为小微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更通过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重塑县域经济生态,为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技改赋能,产业焕“新”。霍山县通过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企业技改提供全方位支持。2024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超4亿元,完成技改投资39.3亿元、增长22%。技改让企业实现产能倍增、效益跃升,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