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 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构筑“磁力场” 集聚新动能

——我市精准发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效综述本报记者 崔璨 黄雪彦 秦汉清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来源:皖西日报

  源头活水,澎湃动能。招商引资作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不仅承载着经济能级跃升的重任,更是重构产业生态、激活创新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引擎。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提档升级、爬坡过坎?面对这一大考,2024年,我市坚持以上率下,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和重要引擎,牢固树立“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的鲜明导向,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质效持续提升。
顶格推进,招商机制日趋完善
  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务,而体制机制则是实施招商引资的基础和保障。
  2024年以来,我市以招商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构建起全生命周期招商服务体系,通过机制优化和服务升级,打造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随着《关于做好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措施》的出台,全市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立体化招商格局。
  “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背景下,我市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项目落地联合审批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时保障要素需求、全程跟踪帮办服务,高质高效推进项目招引落地,推动招商和服务‘一体化’建设,为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六安市投资创业中心党组书记李才录表示。
  项目预审机制作为制度创新的核心成果,构建起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系统”。“我们围绕‘靠前服务、压茬推进、协同联动、提速增效’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项目线索流转、前置预审、要素保障、联合审批等4项机制,按照‘要件资料一次报齐、事项审批一次合格’的要求,从‘办公室等材料’向‘靠前指导帮办’转变,持续做好为企服务,着力破解项目预审不优、落地推进缓慢难题,推动项目提速增效。”市投创中心副主任姜文龙介绍,线索流转机制构建“流转池”实现线索统管,前置预审机制如同“扫描仪”防控风险,要素保障机制构建“闭环体系”,联合审批机制实现从“串联”向“并联”转变,全生命周期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招商机制创新成效在金安区的实践中得到生动印证。
  落户于金安经济开发区的宏源精工车轮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台套汽车门铰链配件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7个工作日,从相关证件办理到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仅用54天。去年年底该项目已完成一条热轧生产线上线投产。
  “专班服务机制和要素保障‘明白纸’功不可没。”金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钟声介绍,通过完善项目研判工作机制,组建项目研判专班,不断完善招商机制,创造了项目落地的“金安速度”。企业董事长黄亚楠感慨道:“政府招商诚意满满,给的政策也一步到位,让我们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底气和干劲十足。”
靶向发力,精准招商成效丰硕
  长三角一体化和合六同城化是我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近年来,我市聚焦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坚持靶向招引,紧盯产业链薄弱和缺失环节,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不断提升招引项目与主导产业的契合度。
  新能源汽车是绿色发展的关键引擎。我市紧抓安徽省汽车首位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集群建设。在裕安高新区,安徽八通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共复柯林(安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上演了“链式落户”的精彩案例,成为“以商招商”的成功典型。
  2024年3月7日,裕安区委书记董永来带队去上海共富柯陵考察,经过深入沟通,企业负责人谢磊感慨于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以及六安作为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的优越区位,同时也感受到了家乡营商环境、经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第二天,共富柯陵到裕安现场考察了厂房和土地,并于3月12日签约。
  顺利落户投产后,谢磊又邀请了自己的业务伙伴——八通达董事长周宗明到裕安考察,当看到共复柯林的发展势头和感受到当地优良的营商环境后,八通达当即决定将生产基地从深圳整体搬迁到裕安落户!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两家企业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效应,实现了“双向奔赴”。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