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风”使力,汇聚产业向“新”力
本报记者 康家佳 通讯员 周颖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28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机械臂高速运转,零部件在传送带上快速流转,工人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显示屏上的各项参数……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金安经济开发区的安徽文轩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 “目前我们的风冷、域控和储能三条产线已全部投产,2024年总产值达2亿元,同比增长150%。”公司副总经理董胜强介绍,公司成立于2021年10月,作为一家合肥的企业,当初正是看中金安区的区位优势、政策红利和营商环境,而选择在此落户。入驻园区投产当年就实现高产值,主要生产新能源储能液能系统产品,为阳光电源等企业配套。目前,公司已与比亚迪、国轩高科、阳光电源等车企及行业领军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作为六安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金安区充分发挥毗邻合肥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新赛道,找准发展方向,培育主导产业,强化延链补链,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在安徽航特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正在进行新能源汽车铝合金轻量化零部件生产。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凌楚璎表示:“选择金开区,正是看中这里靠近合肥的区位优势。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有我们的合作伙伴,运输和时间成本都大幅降低。”据悉,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为80万台汽车提供轻量化底盘部件,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 随着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零部件需求持续增长。金安区抢抓机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赛道上加速奔跑,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覆盖件、动力核心零件三大主导产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目前,已基本形成涵盖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2023年10月,金安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产业集群被成功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如今,金开区拥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78家,其中规上企业36家,规上企业年产值突破60亿元。 除产业协同外,园区合作、教育合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日前,安徽省政府批复同意筹建安徽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等4个经济开发区,瑶海经济开发区由瑶海区与庐江县、六安市金安区三地共同申报,其中一个区块是在金安区,东至一元大道、南至寿春东路、西至胜利路、北至古碑路。作为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区,金安园区已集聚科大国创、明天氢能等重点企业,六安大学科技园、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院相继落户,提供并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生态。 2024年下半年,金安区与合肥市瑶海区签署合六同城化教育对口合作协议,通过学校共建、教师共培、学生共育等方式,推动两地教育优质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三大电六小电’等核心部件产业,依托格恩半导体、至信、豪斯特等龙头企业,打造更完整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金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高长稳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