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卫士”焕发新生
——探访六安三角台人防工程的华丽蝶变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22日 来源:皖西日报
本报记者 黄雪彦 崔璨 实习生 方恬 当暮色降临三角台,地表的霓虹招牌与地下商场的暖光交相辉映,市民沿着记忆中的台阶漫步前行,便会惊喜地发现:这座历经29载风雨的城市地标,正以创新之笔书写着“平战结合”的新篇章——当人防工程遇见现代商业,当战备设施邂逅市井烟火,焕发新生的“城市卫士”同样可以成为滋养城市活力的“温暖港湾”。 始建于1996年的三角台人防工程,曾以“双层面貌”承载城市记忆。地面8800平方米的绿化广场是市民晨练遛弯的乐园,地下2600平方米的空间则默默履行着战时防护使命。随着城市更新浪潮的到来,市国动办在守护人防工程“城市卫士”战备功能的同时,不断提升人防资产综合效益,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创新运营模式,让这座地下堡垒焕发新生。 “改造既要留住城市记忆,更要跟上时代步伐。”市国动办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所所长王少华道出“升级密码”,“地面广场保留原有建筑,将道路地面、外围墙体进行粉刷焕新,并新增文化墙。地下空间改造成复合型城市客厅,租赁给商家使用。” 85后创业青年汪亚超是土生土长的六安人,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怀,去年10月份在三角台与朋友合伙经营了一家砂锅烧烤店。“三角台是我们70后、80后的回忆,我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汪亚超回忆说,“那时候这里因紧挨着老汽车站,往来旅客多,特别热闹。有小摊贩,有家具城,还有露天的卡拉ok,这里算是六安最早的夜市了。”在汪亚超的饭店里,复古怀旧与现代设施相映成趣。“投资200万元改造的不只是店面,更是老六安人的情感寄托。”汪亚超说,后续将收集关于三角台的老照片,让六安人的文化记忆更加清晰。 走进地下空间,部分闲置空间公益租给交警支队二大队使用;底部左侧的石墨烯地暖体验馆里,展示着各式石墨烯地暖产品;底部右侧的家政服务展厅内,各式适老化改造产品及养老用品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十余年间,我们见证了六安的发展变化。但三角台作为城市地标依然广为市民所知,这里的交通依旧便捷,在这里发展稳定安心。”安徽福海惠众养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董庆发说。 如今的三角台,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鲜活样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面空间日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人防车位仅占全市地下车位的18.6%,但是人防工程使用率达到了98%。”王少华表示,下一步,市国动办将倡导企业适度降低人防车位租金,进一步提高车位使用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人防工程使用和维护管理。同时继续探索“平战结合”的新模式,积极盘活人防闲置资产,让更多沉睡地下的“城市卫士”焕发新生,为六安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