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习“软实力” 锻造实干“硬本领”
——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推深做实青年理论学习工作纪实本报记者 黄雪彦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通过近几个月的参与,我感觉受益匪浅、收获满满,感悟最深的就是学、思、写、做逐渐实现‘四个转变’。”“个人在认识上、思想上、习惯上都有了一些提升,政治素养、文字能力、综合思考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通过不断学习,我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加强,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近日,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座谈交流会,会上7名青年干部围绕“读研写评”活动开展情况作交流发言,大家谈认识、谈感受、谈打算,并就此项活动提出具体建议。 一场座谈交流,一次思想碰撞。作为党办系统和政研系统的青年干部,如何练好“以文辅政”的内功?如何成为“提笔能写”的新时代青年干部?2024年8月,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中谋划开展的“读研写评”活动,为青年干部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了青年干部以文辅政的能力,达到了教育引导青年干部学理论、提素质、强实践、增本领的效果。 “读研写评”活动,读什么?每月5日前,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结合工作实际确定1个主题或推荐1本好书,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精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发表的重要文章或经典书籍等;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每季度最后1个月底,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分享心得体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推动理论学习向广度深度拓展。 “对于青年干部而言,阅读不仅是自我提升的关键,更是构筑理论根基的必要途径。通过阅读,我们才能为文字注入思想的高度和广度。”市委总值班室主任刘祥认为,读理论经典,可以领会党的创新思想,深化政治觉悟;读政策文件,可以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读社会现象,可以关注时代发展,掌握社会脉动。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此次活动中,青年干部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和“三服务”工作实际,聚焦科室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半年开展一次命题调研,不仅锻炼提升了青年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也为更好推进重难点工作而集思广益,可谓一举双得。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作为全市落实为基层减负工作牵头单位的青年干部如何发挥好个人作用?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提前谋划部署,鼓励大家利用国庆期间回乡过节、走亲访友时机,以适当方式开展为基层减负专项调研。国庆节后,《实招硬招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专项调研报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永远在路上》……一批调研成果的形成,对全市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了很好的参谋助手作用。 “非正式的调研,让基层干部放下顾虑担忧,能够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委督查室副主任杜安兵表示,这次调研活动,既提高了大家的写作水平,又达到了以文辅政的目的,督查室后期专门对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梳理采纳,有力推动了督查室承担减负工作从措手不及到有条不紊,从不知所措到从容不迫。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调研报告是整个调研工作成果的总结,如何通过“写”将“读”“研”成效转化为工作思路,这就需要通过文字来表达。六安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市委政研室调研一科科长刘瑞曾于2021年6月在金安区张店镇白塔寺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这段经历让他十分关注“三农”工作。前段时间,他撰写的《精品示范村念好“精”字诀——推动粮食亩均量、质、效齐增》《扳手、先手、接手——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推动六安多种粮、种好粮》等文章,为我市做好新征程上六安的“三农”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参考价值。“通过反复练笔,能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把思想转化为清晰、简洁而有力的文字。”刘瑞说。 评的过程既是相互学习、看到差距的过程,也是相互借鉴、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环节,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不定期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评议小组,采取“季度评+实时评、集中评+互相评”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对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报送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信息和时事评论等进行评议,推动形成了比学赶超氛围。 据统计,自“读研写评”活动开展以来,青年干部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等内容,共撰写心得体会、时事评论、调研报告等各类文稿200余篇,评选出优秀文稿80余篇。 “开展‘读研写评’活动重在落实,贵在坚持。”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秘书长汪宏军在总结讲话中要求,青年干部要继续传承发扬好的传统、好的作风,珍惜当下、不负韶华,立足本职、尽职尽责,持续推动“读研写评”活动走深走实,努力打造青年理论学习特色品牌,为“三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六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