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山间路 串起乡村新图景
——金寨县流波?镇以路域建设铺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本报记者 杨秀玲 黄雪彦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隆冬时节,行走在金寨县流波?镇境内的G529、S331道路上,一侧山林茂密,一侧湖面旖旎,黄白标线分明的道路犹如墨带,串联起了流波古镇的“前世今生”和居民的兴业致富梦想。 “原来路况较差,路两边的环境卫生也不好,现在马路都成了风景,出行安全舒适,心情也变好了,来这边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呢。”流波?镇流波村村民桂小宝感慨道。 2024年年初,流波?镇围绕交旅融合发展目标任务,启动路域建设,针对路域环境突出问题,先后开展夏季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冬季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形成“畅、安、舒、美”的“景观路、致富路、幸福路、产业路”。 “G529、S331途经流波村黄楼、关塘居民组,共有居民102户、377人,路域沿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美,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经过调研,我镇决定主要从产业、环境治理、文旅融合方面入手,开展路域环境整治,以高品质环境支撑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流波?镇党委副书记张全贺告诉记者。 在人居环境治理行动中,流波?镇主要围绕“存量”做“减法”和“微提升”做“加法”的思路,重点围绕G529、S331路线沿线村,采取“拆、清、改、挡、绿”等方式进行集中攻坚,整改存量问题129个,其中,拆除旱厕5处,拆除废旧广告牌35处,拆除乱搭乱建15处、清理小广告20处,清理沟坎1600米,清理群众房前屋后所有乱堆乱放,景观微提升9处,打造沿线美丽庭院75户。 随着道路的一步步升级,金寨县流波茶庄、黄楼生态茶叶家庭农场、守信茶叶种植家庭农场、桂氏家庭农场、香湖茶叶专业合作社、山水园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纷纷扩大规模,更迭机器设备,助力茶叶品质提升。 “这两年每年都在机器更换上投入一二十万元,承包的茶园也从三四十亩扩大到五六十亩,加上茶季收购鲜叶,现在每年销售茶叶2000多斤,对往后的发展我们还是有信心的。”金寨县桂氏家庭农场负责人桂良发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自路域建设以来,流波?镇积极打造茶产业集群,通过沿线茶厂、家庭农场、合作社技术共享等方式,发挥产业示范效应,茶产业年产值800万元左右,收购群众茶草约200万元,带动群众务工增收50余万元。 流波?镇不仅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壮烈的红色故事,其原身是金寨县颇具盛名的三大古镇之一——流波古镇,始建于明清时期,曾是金寨县经济文化中心之一。1957年响洪甸水库修建后,古镇变为淹没区。1992年,金寨县对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淹没区及周边区域划入张冲乡,2021年撤乡设镇更名为流波?镇。2023年,该镇建成红十一军红三十三师纪念馆,以及军史长廊,红色底蕴依然指引着这里的人民向善向美。 依托深厚的红色底蕴和沿交通主干道的优势,2024年以来,流波?镇在流波村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大力推进红色资源开发,全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在路域建设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然风光、流波古镇传说和红色文化,打造了红色研学项目,对流波村红色美丽村庄进行巩固提升,现在红色步道基本修葺完成,马上就能接待研学游客了。”流波村党支部书记雷升芹说。 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通道,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美丽“途”景。 “高质量道路的建成,为镇村产业发展,打造休闲生态旅游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应运而生,农民纷纷走出家门进入企业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流波?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永章表示,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注重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人民群众需求相契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